如今的是一個新時代,大部分的家長們「被迫」都將生活重心偏向工作,而在小孩的成長教育上往往缺乏經驗,而在孩子的發育上知道的概念更是的少之又少。而在3歲之前的孩子需要經歷的一次大腦發育高峰期,許多家長心理都對此半信半疑,如果家長能夠幫助孩子充分利用好這個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那麼給孩子后半生在「聰明度」的影響是巨大的。
據來自美國可靠的研究者提示,在出生后的孩子,其腦部的發育速度一直處于高速狀態,且大腦容量將隨著孩子身體變化而增加,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約3歲,速度到達一個高峰值后開始緩慢「下坡」,而我們對一個孩子的「聰明度」培養應該抓住3歲前這個關鍵階段。
那麼家長怎麼才能幫助孩子抓住這個關鍵腦部發育期?
因為大多數們對于此概念的模糊,所以卻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我給大家幾個切入點:
1、語言方面
來自牛津大學的著名語言研究組,曾經有過一項專門針對小孩語言能力的研究,有發現到還沒開口的孩子在說話前,總習慣性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就是孩子的一種學語狀態,這時的家長能夠把握好這個時間段,那麼在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方面將會起到非常理想的幫助。
語言學習最主要的就是語言氛圍和環境,對于寶寶學語來說亦是如此,通過周圍的環境影響,從而開始孩子的「語言模仿秀」。這個時候家長多與孩子互動交流,給他們多多模仿說話的機會,達到孩子語言訓練的目的。
2、五感能力
寶寶五感能力最早出現的就是聽覺,出生之后就已經形成,而視覺等其他感官能力則需要過一段時間之后才出現。
對3歲以內孩子的各個感官能力的訓練則需要家長的協助,感官能力的鍛煉能夠有效的帶動大腦思考,促進孩子的記憶力,敏銳的感知力讓寶寶對新事物具有強烈的洞察及分析力。
3、行動能力
腦部的黃金髮育期,自然少不了肢體動作的訓練,正所謂的「手眼耳結合」,因為三個方面的訓練自然缺一不可。我們印象里總覺得習慣左力手的孩子要比右力手的孩子要家長聰明些,其實也是有被證實過的,但是也不能「強迫」孩子左力手,可以適當的在孩子四肢訓練上留點「小心思」,助孩子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