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曾經說過,懶惰是一個人一生阻礙成功的最大障礙。可作為現代人,我們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惰性越來越強,難道和物質極大豐富有關?或者是人類的基因被懶惰慢慢取代?
其實,一個人的懶惰多半是受外界影響導致的,作為家長如果能夠在這幾個方面多加注意,孩子的懶惰問題不治而愈。
第一個方面:不要過度關懷孩子,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事情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對他過度關心就是對孩子依賴心理的培養,而父母的絕對包辦代替又是孩子懶惰心理形成的根源,總之,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父母要放手給孩子自己處理,而我們,作為家長能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基本生存情況,抓大放小,適度關注。這樣孩子才不容易產生懶惰心理。
第二個方面:家長的溺愛
無論你的孩子是懶著動腦還是懶得動手,都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畢竟哪一種都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成長,而孩子之所以會懶,還不都是家長從來不舍得責罵孩子造成的,而那些所謂的溺愛,正是你摧毀孩子一手好牌。
因此,我們千萬不能放縱和溺愛孩子,別孩子一動手你就怕他累,孩子一動腦你就怕他累,而是要果斷給她鍛煉的機會,不妨多使用孩子,讓他在各種收獲中體會到快感。
第三個方面:孩子獨立做事對錯都要淡定
好多父母也是鼓勵孩子自己做事情的,不過,他們面對不了孩子帶來的后果,孩子做得好就忍不住要摟摟抱抱,孩子做得不好呢,父母就抑制不住地嫌棄,甚至惡言惡語,指桑罵槐。
其實,父母如此情緒化,很難讓孩子認同自己。他會因為自己做了事情受到不同待遇而變得不自信,不愿意再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總的來說,孩子的行為背后就是父母的托舉,好的父母就是一面鏡子,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深入靈魂,伴隨一生。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孩子十分懶惰一定是孩子耳濡目染的結果,一定是孩子的父母對他的行為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影響,因此,家長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不要一味的責怪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進步,找到自己的問題,和孩子一起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