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若有10萬閑錢,牢記猶太人「金子思維」,教你賺得盆滿缽滿
現如今,不少人手里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閑錢,可能是10萬,可能是一兩萬,也可能是上百萬,一時半會用不到,但一直放著又覺得很浪費。理財就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可以說,理財已經成為了當代人必須具備的技能。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如果你不會理財,那你的手里的錢就會越來越不值錢。但在理財之前,你還得先學會一些基本的思維,否則你盲目理財,結果很可能會賠得血本無歸。
要說這個世界上上,最會賺錢的,猶太人必定榜上有名。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真正的猶太人,就連稻草堆里都能找到金子」。
猶太人全球僅1600萬人,占比全球人口不到0.25%,但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 這個獲獎機率是其他民族的108倍。
在美國有這麼一句話:美國人的錢在猶太人的口袋里。
谷歌創始人謝爾蓋與拉里-佩奇他們都是猶太人,一起締造了一個價值2291.98億美元的帝國。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同樣也是猶太人,身價高達3360億美元,當之無愧的首富。
愛因斯坦、畢加索、佛洛依德他們都是猶太人。
然而,在2017年的智商普查中,猶太人的智商與其他人并無巨大差別。而且,猶太人擅長創造財富,每年福布斯富豪榜的前一百名,至少有50%是猶太人,占到了60—100位,可以說是「有才又有錢」。
為什麼猶太人賺錢能力這麼強?有研究發現,猶太人之所以能夠在極度困難的環境中,仍然取得驚人的成就,和他們從小看到老的一本書---《塔木德》,有著密切的關系!
今天這篇文章,小編將會給你帶來猶太人的《塔木德》這本書中的智慧,無論你是什麼年齡段,都會給你帶來不小的幫助,值得我們反復品讀!猶太人思維:手中若有10萬閑錢,牢記猶太人「金子思維」,教你賺得盆滿缽滿
猶太民族中,流傳著一個 「變廢為寶」的故事,你能看懂這個故事背后的商業思維嗎? 猶太人「金子思維」
1974年,為了清理翻新自由女神像扔下的廢料,美國政府向社會廣泛招標,好幾個禮拜過去,仍然無人問津。原來,美國當時對廢品的處理有著嚴格的規定,一旦出現問題,就會面臨著巨額賠償的風險。
一位遠在法國旅行的猶太商人聽到這個消息后,立即趕到紐約,他考察了那些堆積如山的廢料后,果斷地簽下了合同。這個消息成為當地商人的談論的一大笑話,他們都在等著看這位猶太商人「吃不了兜著走」的樣子。
猶太商人對社會的言論不管不顧,開始了自己的清理工程:
他把廢料進行了分類,熔化其中的廢銅并且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水泥和木料被加工成底座;廢鋁、廢鉛被加工成紐約廣場圖案的鑰匙型裝飾物;最后就連從自由女神上掃下的灰塵都被包裝了起來,他把這命名為「自由之塵」出售給花店。
就這樣,在別人還在等著看笑話的時間里,猶太商人已經默默地把 這堆廢料變現成了350萬美元的現金,相當于把每磅銅的價格翻了10000倍!
這位猶太商人靠著自己獨特的眼光和智慧,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巨大的財富,可見,這個世界上,只要腦袋夠用,就不愁沒有賺錢的方法。
從這猶太人 「變廢為寶」的故事里,我們能看到 「金子思維」的兩層含義:
1、思考是通向財富的金鑰匙
猶太人常說:金庫是從心中變來的,能做到「無中生有」離不開大腦的思考,智慧的積累,同樣是一堆廢料,你看到的是垃圾,而猶太人看到的是女神,這就是思考的結果。
2、財富是認知的變現
真正的賺錢高手,在打開自己視野的同時也會付出踏實的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賺錢思路,在這個過程中你獲得不僅是財富,還有超強的意識和智慧。
在《塔木德》中提到: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一個人不可能賺到自己認知之外的財富。
在《塔木德》里,有一條法則被猶太人稱為——永恒的法則,那就是22∶78法則。
自然界中,氮與氧的比例是22∶78;
人體中,水與其他成分的重量之比是22∶78;
整個社會中,富裕階層與普通人的數量比例是22∶78;
而他們所占有的財富之比是78∶22。
所以猶太人經商奉行一句諺語:
名貴的商品都是給財主們準備的。
說白了就是,錢在有錢人手里,所以做生意最好是去賺有錢人的錢。
在美國曼哈頓第五大街上,每逢圣誕購物[高·潮],大多數商店顧客都擁擠不堪,卻有一家商店,重門深鎖,里面只有一位顧客,這家商店就是大名鼎鼎的【畢堅】。
在這里一套衣服要賣2000多美元,一瓶香水要1500美元,所以每次只要招待一位顧客就夠了。
美國前總統里根、西班牙國王卡洛斯、約旦國王侯賽因以及一些著名藝人都曾光顧【畢堅】,【畢堅】對所有的顧客都要保密,「豪紳」的品牌形象,神秘的經營體系,奢侈的商品價格,更提高了【畢堅】的地位和形象。
其實,細心留意就會發現,越來越多聰明的人和公司,都把目標鎖定在了那22%的有錢人身上。
培訓機構的課程顧問會花更多的精力,釋放更多的熱情,去攻單「鉆石顧客」;
我之前運營公司一款燕窩食品,一開始想針對c端用戶銷售,發現起量很慢,于是轉變思路,尋找b端經銷商,借助經銷商已經鋪好的渠道去銷貨,很快就打開了銷路。
普通人想要實現圈層躍遷,要明白一個道理:
造汽車的就是比造腳踏車的賺錢;
做金融的就是比超市賣大米的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