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自己能夠得到他人的欣賞和仰慕。因為,從某種程度上說,他人的認可與鼓勵,是一種自我成功的證明。
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的人都選擇努力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定期修飾自身的外在形象,不斷提升自身的談吐……
然而,就算你努力去迎合他人,朝大眾所期待的模樣發展,也並不代表著一定能夠獲得廣泛的認可。
畢竟, 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總有一些人和你的磁場不合,每當他靠近你的時候,會帶著批判的言語,內心中充滿嫌棄。
現實就是如此,有人愛你,亦有人不愛你。
愛你的人不論你是何模樣,都會一心一意地向著你,以你為榮。而不愛你的人,不論你變得有多好依然會對你抱有敵意,對你充滿鄙夷。
不管是生活工作還是愛情,看清一個人對你的心意,是至關重要的。因為, 真心給錯了人,換來的將是巨大的打擊。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嫌棄你呢?
我們都知道,當代人越來越圓滑,越來越懂得敷衍和搪塞。一個人就算心裡嫌棄你,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他也不會表現得太明顯。
所以,不要僅僅憑藉一個人表面對你的態度,來判斷他是否嫌棄你。事實上,當一個人嫌棄你的時候,會並不自覺有這樣三種反應,他會很難隱藏。
對此,要奉勸大家,如果一個人嘴上說著愛你、為你好,卻時常對你有這樣三種反應,則代表著他內心十分抵觸你、看不上你。
每個人都不希望陷入紛爭之中,當面臨觀點上的不合時,很多人會選擇退讓,從而達到和平的局面。
而當我們嫌棄一個人的時候,情況則大有不同了。我們並不會願意為了對方而妥協,反而會刻意反駁對方說過的觀點,讓對方覺得十分難堪。
這時候的我們,會十分樂意于看到對方出糗的模樣,甚至會故意讓對方陷入尷尬的局面之中。
而面對心愛的人時,我們絕不會這樣做。 在我們的眼中,心愛的對方就算是犯下錯誤,也依舊是那般可愛。
所以,如果有一個人經常和你唱反調,經常當面指出你的錯誤,說出你的不足之處,且絲毫不在意你的感受,就代表著他其實很嫌棄你。
比如,他會在眾人面前故意否定你,顛倒事情的黑白,看似他只是開玩笑,但其實他的內心就是嫌棄你,看不上你。
當一個人嫌棄你的時候,他會覺得和你待在同一個空間,是一件非常難以忍受的事情。
你所說的每一句話,做出的每一個行動,都會讓他感到不適。因此,他會刻意避免和你的接觸。
當他看到你的時候,他很有可能會不屑于和你打招呼,而是頭也不回地迅速走開,無視你的存在。
當你們之間發生一點肢體接觸的時候,對方也會立刻避讓,並且做出一副厭惡的神情。
此外,他幾乎不會接受你的邀約,也幾乎不會提出和你一起做事的請求。 仿佛你們之間,你就是你,他就是他,涇渭分明。
總而言之,如果一個人嫌棄你,你將會能夠明顯地感知到,對方十分排斥于和你單獨相處,難以隱藏。
我曾遇到這樣一個人,他問我,他的另一半還愛不愛他。
在看了他們的聊天記錄後,我真的很佩服他的忍受能力,能一個人自說自話,面對對方明顯的敷衍,還熱臉貼冷屁股。
對此,他給我的解釋是: 「她以前不這樣的,可能最近考試太累了,其實她人挺好的,挺溫柔的……」
醒醒吧,真心愛你、在意你的人,一定不會如此敷衍你。
就算他真的很忙、很累,你也能感受到他的心意,因為他會覺得你是依靠、是情緒的寄託。
相反,如果一個人嫌棄你,你會發現當你發起和對方的聊天時,對方總是回復得十分敷衍,或者乾脆不回復你的資訊。
因為,在對方的心中, 你所說的事情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你也無法說出什麼令人驚豔的想法與觀點來。
因此,他會十分冷漠地回應你,潛臺詞就是在告訴你:我對你所說的事物並沒有任何興趣,請不要再進行你愚蠢的發言了。
你會發現,嫌棄你的人根本不會願意認真地傾聽你所說的話,而是把你的言語當作耳旁風,不願給你一絲一毫的尊重。
當一個人面臨著生活的挫折、童年的創傷、工作的失意、情場的失落時,是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的。
而這些瑣碎的不快,很容易讓人從此不再願意面向生活,在黑暗的角落裡縮成一團。
于是,人的心理防禦機制,為了防止自身被憂鬱與悲傷吞噬,自然而然地進化出了一系列功能,防止自己淹沒在自我懷疑中。
比如,當你在面臨他人認可的時候,會覺得自身的存在依然很有意義,願意繼續笑著面對生活的苦與難。
可是,當你在面臨他人的嫌棄時,又會感到更加痛苦,他們的一句句言語,似乎正在坐實自己是一個廢物的事實,讓你喪失希望。
這時候,上司希望大家能夠披上堅硬的鎧甲,將那些嫌棄的言語及行為通通拋掉,相信自己當下正在走的道路是正確的,穩步前進。
就像魯迅先生在《熱風·隨感錄四十一》中寫的那句振奮人心的話語: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要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光,發一份熱。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