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人際關系,真正厲害的人,都能克服一種認知弱點,那就是……偏見。從識人術的角度講,也永遠都不要帶著偏見去看一個人,否則,就一定會看錯人。
所謂偏見,通俗的解釋,就是人們帶著主觀的觀念、片面的看法,站在自我的角度,去判斷人和事。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如果妳帶著偏見去看一個人,那麼,就很容易犯先入為主的錯誤,而且很容易產生自負傲慢的心理,說出一些對他人不公正的看法,或者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來,既容易對別人幸災樂禍,也會因為別人的言行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導致情緒失控。
偏見是魯莽、不理智的表現,是心胸狹隘的外露。帶著偏見去看人,去處理人際關系,那麼,原本可以處好的人際關系,也會變得一團糟糕,容易對別人產生誤會,也會讓別人對妳產生不好的看法。
那麼,處理人際關系,如何才能克服偏見這個認知弱點,如何才能不帶著偏見去看人呢?掌握以下四個技巧,就能有效克服妳的偏見。
一、搞清楚偏見的成因。
偏見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觀念差異、性格差異以及所處的環境差異。
每個人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和個人經歷不同,觀念自然也就存在差異,當觀念差異比較大時,兩個人一碰撞,就容易產生偏見,差異越大,偏見就越容易形成。比如,有些人的生活環境比較穩定,喜歡的是安逸、和諧的生活,那麼,當他看到一個愛折騰的人時,就會產生偏見,比如農村的一些老人,看到喜歡折騰的年輕人,偏見就比較大,總覺得這樣的年輕人純屬瞎折騰,結果肯定不會好。
再比如,那些性格外向,喜歡熱鬧的人,遇到性格內向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偏見,認為他們的生活是無趣的,也不想深入了解他們,不想和他們打交道,結果因為這樣的偏見,而錯失了一些很重要的人際關系。
應該說,偏見的形成,主要是源于后天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想克服偏見,就得找到造成偏見形成的具體原因,這就像醫生治病,只要找到病源,才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二、保持心態的氣和。
無論是誰,當他的思維和認知被偏見所操控的時候,心態就容易失衡,就容易產生急躁、暴躁、敏感等負面情緒,對人對事容易斷章取義,無中生有、想法設法地維護自己、攻擊別人。
所以,要想克服偏見,那麼,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就應該盡量保持心態的平和,尤其是在妳看不慣一個人的時候,要包容一些,放開自己的心胸,去容納、接受和理解,這樣做,并不全是為了別人,也是為了保證自己的心態平和,不因為偏見而做出錯誤的判斷,更不會失去理智,做出讓自己后悔的沖動之事,以免傷人傷己。
三、主動地、及時地交流。
很多時候,偏見是因為妳對別人的誤解,是因為妳們缺乏直接的溝通,妳只是通過其他人的說法,而對別人進行了判斷,這樣自然就容易產生誤解。
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要想克服偏見,就不應該輕信第三方的傳話,以此武斷地判斷一個人,而是應該主動地及時地與對方進行交流,用自己的雙眼去做判斷,這樣去識人肯定要比妳耳朵聽到的更為準確,也不容易產生偏見。以客觀冷靜的態度,主動地、及時地與對方交流,說出妳聽到的看法,提出妳心中的疑問,如此的開誠布公,那麼,就會消除彼此的誤解,偏見也就會被消滅于萌芽之初。
四、正確對待自尊心。
每個人都有維護人格尊嚴的心理需求,不容許別人歧視和侮辱自己,這就是人的自尊心。不過,自尊心要正確對待,不能任其膨脹,否則就容易變為自負、自大和狂傲,就容易對他人產生偏見,覺得誰都不如自己,覺得自己總是對的,別人一定是錯的,從而不顧客觀事實地看輕和貶低他人,這對處理人際關系是極為不利的。所以,在對待自尊心的問題上,一定要保持謙遜的態度,不要對其過度放大,更不要把自尊心建立在偏見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