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了妳會懲罰他嗎?會用什麼方式懲罰呢?」
關于教育孩子,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見解,我們先來看看家長們都會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我兒子今年5歲,正是調皮的時候,普通的說教根本管不住他,有時候實在鎮不住他,就會照著他屁股上打幾下。」
「我覺得要不要懲罰主要得看孩子犯了什麼錯,如果孩子的錯誤造成的影響并不嚴重,說說他一般都會及時改正,但如果孩子出現了原則性的錯誤,并帶來了惡劣的影響,我認為是有必要懲罰一下的,但不一定要打罵,沒收玩具或者零食,也能起到懲罰的效果。」
「我們家雖然是個女兒,但平時也挺淘氣的,女兒犯錯了馬上跑過來趴在我膝蓋上求原諒,我還真不忍心下手打她,不過為了讓女兒長記性,我還是會罰她當天不能看動畫片,只能在一個區域內不能出來。」
可以看出,家長們遇到孩子犯錯時,最先想得到并不是打孩子,而是想要通過說教來解決,除非孩子不聽話,沒有正確認識錯誤,家長才會動用武力。
家長們在孩子犯錯后的做法,關系到孩子對錯誤的認識和糾正,如果家長們能用正確的方式進行懲罰,并在事后給予一定的引導,孩子今后也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減少錯誤的發生。
家長在懲罰孩子時,應該注意哪些呢?
1、把控好情緒
孩子在犯錯時,家長都會比較生氣,有些家長會趁孩子犯錯的機會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
家長要做的應該是在孩子犯錯后對其進行引導并幫助其糾正,而不是盲目發泄情緒,如果家長不能控制情緒,那對孩子的懲罰就會失去意義。
家長在孩子犯錯時做到就事論事,避免情緒的轉移,這樣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2、切勿過于嘮叨
家長教育孩子最忌諱的就是嘮叨,說多了,孩子會聽不進去,根本不當回事兒。
另外,孩子逐漸長大,獨立人格慢慢形成,面對家長重復的語言,孩子會越來越反感不會聽從,家長在遇到孩子犯錯時,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說教和懲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做!」,而不是「別那麼做!」
3、懲罰要有始有終
有些家長在懲罰過程中遇到孩子哭鬧就停止懲罰,這種做法對孩子認識錯誤是沒有好處的。
當孩子發現只要自己哭就能逃避懲罰時,孩子今后再犯錯誤就會用相同的方式逃避懲罰,對待妳的說教也會當作聽不見,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家長在懲罰孩子時應注意,如果孩子的行為有必要懲罰,那不管孩子表現哭鬧、認錯、裝可憐等。
家長都要把懲罰執行到位,這樣做不僅能讓孩子明白,懲罰并不是使點小伎倆就能躲過的,同時還能讓孩子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
4、動用武力時這些位置不要碰
家長遇到非打孩子不可的情況,要掌握好分寸,不能打太重,讓孩子感受到疼痛即可。
另外,打孩子不能打這些部位:面部、頭部、頸部、腹部以及背部,這樣可以避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又能防止孩子真的受傷,如果一定要打,手心和屁股是不錯的選擇。
所以說,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把說教和懲罰結合在一起,這樣做孩子就能更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積極進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