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王國向亞述投降,因而逃避了這樣的厄運。
但經過了一百多年,在公元前585年,新巴比倫帝國的尼布甲尼撒王在占領亞述之后,征服了猶太,把猶太人也驅逐了。
耶路撒冷遭到洗劫,許多人被流放到巴比倫。于是猶太傳統中稱為第一圣殿時代的歷史也就此告終。
從政治上說,這個時代在大衛和所羅門以后沒有什麼事情值得大書特書。然而從精神和文化上說,這個時代的后半期顯示了人們精神的昇華、道德倫理的深化和偉大韻文的昌盛;這些在阿摩司、何西阿、以賽亞和耶利米等先知的遺著中是顯而易見的。
人能夠在經歷千年的流離后,依然有此成就,他們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原因有兩個:
第一,大部分猶太人都不種田,所以他們只能在金融和商業上露臉。
第二,他們熱愛閱讀,這是一種文化,他們從小就在看一本名為《塔木德》的書。
這本書里面從猶太民族的修身、交友、為人、處事、謀略等方面入手,社會的方方面面為切入點,通過精彩的故事與案例,全面而簡練的展示猶太民族獨特的經商智慧與處世之道。我認真研究過《塔木德》這本書,找到了猶太人成功的關鍵: 越是攢錢越沒錢,掌握猶太人的5個思維,找對方向,比勤奮還重要 思維一:猶太人的智慧:忍住孤獨,勇于挑戰,養成提升自我的習慣成功路上,很多時候都需要獨自前行。
很多有本事的人,都是孤獨的,他們在孤獨中成長,也在孤獨中爆發。
大學的時候,有個同學很特殊,別人都在享受安樂時光,而他一有時間就去兼職。
大學畢業后,他去了一家500強企業做銷售,短短兩年,他就坐到了銷售總監的位置。
有一次同學小聚,吃完飯后閑聊,他說做銷售時候,是自己最孤獨的時候,一路上沒人理解,只能自己跟自己分享,自己給自己打氣。
古語有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成功的開始,也是寂寞的開始。
生活中,那些能成大事的人,必定承受過一般人無法承受的孤獨和寂寞。
思維二:家庭中至少要有一個人能持續增加收入在這個家里,有兩種角色,一種是照顧,一種是依賴。承擔家庭生活、掙錢養家的人,是「照顧者」;而不能工作的人,則是「依賴者」。唯一的出路就是轉變收入結構,實現可持續的收入。要想擺脫貧困,一家人中必須有一人能創造可持續的收入。
思維三:憑理財賺錢絕大多數有錢人都有理財的習慣,在他們看來,理財也是一種賺錢方式,不善于理財,錢賺得再多,也毫無用處。因此,他們自己如果在這一反面不是很精通又沒有時間學習的話,就會請一位理財高手專門為其打點財務,由此可見,理財對有錢人的重要性確實是不言而喻。窮人要想成為有錢人,也應該培養和學習優秀的理財能力,多聽聽理財高手和專家的意見,多學學有錢人的理財經驗。那麼,你的理財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思維四:情緒上的「小氣鬼」
越厲害的人,越在情緒上小氣。
比如洛克菲勒,他在創業初期,遇到了一個極其羞辱的事,他們公司引進了一個投資人,結果這個人一來就把公司中帶有洛克菲勒的字眼改成他的名字,這是何等的羞辱啊,但奈何他有投的錢多,洛克菲勒也只能做一個情緒上的「小氣鬼」,憋住自己的情緒。
也正因為這次的忍耐,讓他努力投入業務中,幾年之后,終于有了實力,把這個投資給踢了出去。
巴菲特在投資上也是一個情緒小氣鬼,他的投資從來不會沖動做決策,而是像機器人一樣毫無情緒的冷靜分析,最終做決策。
一個在情緒上小氣的人,必然能有更好更富有的人生,因為想要有更好的人生的一個前提,是面對的大多數問題、困難都能解決好,一個沖動的人是解決不好的,但一個控制自己情緒,時刻冷靜的人卻能處理好。
比如你被領導罵了,沖動的人會回懟記恨領導,他在這個公司的前途就算完了,但冷靜的人會理智分析,把下次的事情做得更好,他們兩最終的前途肯定就不會一樣了。
那如何做一個情緒上的「小氣鬼」,時刻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辦法:權衡利弊每個人本能地對利益在乎,只要我們在即將沖動的時候,權衡一下利益,便能控制情緒了,比如你準備和某個同事吵架,你可以想想,如果吵架了,自己會受到什麼損失。
思維五:要鞏固自己的精神洛克菲勒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就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他本來想通過豆子賺一筆,結果突如其來的霜凍擊碎了他的美夢,面臨這種絕境,他的精神已經處在了崩潰邊緣,如果不去鞏固,只是去埋頭苦干,估計沒過多久就崩潰了,到頭來血本無歸。
洛克菲勒意識到了這點,所以他最先做的是調整呼吸,放松自己,出去轉了幾圈再回來冷靜思考這個問題,最終不僅沒有因為豆子的事情受到影響,反而還大賺了一筆。
賺大錢必定要經受種種挫折,一旦被挫折打敗了,我們便會墮落,偷懶,這種狀態下就算一個人曾經再牛,也賺不到大錢了。
但如果我們能鞏固好自己的精神,恢復正常的狀態,便能讓自己不偷懶,持續不斷的努力,這樣肯定能賺到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