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智慧經驗
財富經驗
職場智慧
勵志經驗
    
跟孩子談條件,不如劃底線
2023/03/02

上次去吃火鍋,一個五六歲的男孩子拿著一輛玩具車跑來跑去,服務人員端著鍋碗瓢盆穿行,他還是橫衝直撞。

一旁的媽媽看見了,趕緊去制止:「別跑了,這樣很危險!」小孩子不管,繼續跑。

媽媽一邊追他一邊說:「你給我站住!回來!」小孩子一看媽媽追他更來勁了,置若罔聞。

媽媽著急了,也擔心孩子安全,說:「再不回來,下午的電影不帶你去了!」

孩子一聽,「不行!你不帶我去我一會兒就不去上課!」

「那你趕緊回來不亂跑!」

「那你要帶我去看電影!我才去上課。」

媽媽點點頭,孩子終于安靜下來了,開始乖乖吃飯。

這個場景熟不熟悉?諸如此類的還有:

「你把作業做完了,幹什麼都行!」

「你先把這個吃了,我就帶你去玩碰碰車!」

「不把你的玩具收拾好,今天就沒有睡前故事了。」

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越來越會講條件。

很多父母,在孩子頑皮的時候,不自覺的就會跟孩子談條件:你停止或者完成眼前的事情,你就可以獲得某樣獎品或者是去做某件事情的資格。說好聽點是獎勵,說直白點,就是交易。

為什麼這些方法會被如此頻繁地運用到與孩子的相處中?

因為面對隨時可以把你氣炸的孩子,與耐心的教導相比,這種方法簡單粗暴、立刻生效。

但圖省事,往往意味著後患無窮:孩子也就越來越懂「交易之道」,越來越「狡猾」。

站在父母的角度說,適當的用一些獎懲方法去引導孩子,無可厚非,但我們可能需要知道的是,用多了「交易」不僅有可能失靈,還有更嚴重的後果:

01

模糊孩子的是非觀

就拿開頭火鍋店的孩子來說,孩子真正不適合在火鍋店裡跑去跑來的原因在于:對人對己都不安全;打擾到餐廳就餐的其他人;對服務員造成困擾。

但如果母親讓孩子安靜下來是用孩子喜歡的「看電影」予以強化,卻並不做進一步的解釋,孩子並不知道他的行為不妥地方在哪裡,下一次還會做同樣的事情。

更重要的,孩子缺乏站在其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沒能夠利用這種機會樹立起自己的同理心。

反而是,因為他的行為,他擁有了跟母親叫板的權利,下一次,他還有可能變本加厲。

更別說,還有一些家長,就算是孩子按照要求做到了某樣事情,家長卻常常失信于孩子,比如孩子考試達到了預期,家長卻不實現當初的獎勵,長此以往,在孩子心中漸漸失去了威信。

重要的,「被欺騙」多了,孩子對整個世界都會產生不信任感。

02

讓孩子迅速明白交換的好處

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在一個家庭之中,他們能夠通過一次次試探,迅速明白每個人的底線在哪裡。

我們常常可以聽到老人抱怨,孩子倒地撒潑,要糖要玩具,老人迫于公共場合「丟人現眼」的感覺,滿足了孩子。孩子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地「交換」到了他需要的東西。

但或許我們不難發現,同樣是這個孩子,他跟著爸爸的時候,卻從不撒潑,顯得很通情達理。

亦或是他離開家庭環境,進入學校之後,能夠循規蹈矩,做老師同學眼中遵守紀律的學生。

因為,孩子通過他的試探,明白了不同的人面對同樣的行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他會根據這種預估去採取自己的行為,這就是孩子的「狡猾」之處。看臉看脾氣決定行為。

有時候,我們不能責怪孩子蠻不講理,或許是我們家庭內部有人喜歡跟他進行「交換」,而他,也早早地學會了這套規則,運用自如。

03

破壞孩子的內部動機

通常意義上而言,內部動機指個體對所從事的活動本身有興趣而產生的動機,無需外力作用的推動。

內部動機較強的人,在一件事情上會具有更強的主動性,獲得更多的愉悅感。

曾經看過一個紀錄片,影片中父母為了促進大寶跟二寶的關係,讓已經上國中的大寶跟妹妹玩耍,推出了「每次陪妹妹玩十分鐘就獎勵十分鐘ipad時間」的制度。

一開始,大寶積極地陪妹妹,十分鐘,二十分鐘,一點點換取玩ipad的時間,然而,時間長了,她開始從心底裡覺得陪妹妹只是為了獲得電子產品時間而不得已做的事情。

當她對電子產品的時間渴求越來越多,而陪妹妹這項任務就讓她越來越反感。

其實爸爸媽媽沒有明白一點:陪妹妹是不需要獎勵的,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然而,這項制度硬生生把她自發的想陪妹妹的動機壓下去了。

你很窮,一看便知!稻和盛夫:越窮的人,越喜歡做的「6件事」
2022/11/21
人窮不要心窮:不管你多窮,不要隨意穿別人舊衣服,有4點重要原因
2022/11/21
別讓積蓄打了水漂,人過五十,要學會為自己考慮,3種錢不要再花了
2022/11/21
​6個存錢建議+5個存錢方法!無痛存錢,兩年存下20萬
2022/11/21
【為什麼你沒有成為富人?】巴菲特:有錢人,一輩子4不做
2022/11/21
英雄不問出處:有野心的窮人,沒錢沒人脈時,牢記「8句話」,早晚飛黃騰達
2022/11/21
窮人鬧市無人問,富人深山有遠親:當你負債累累快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做3件事,重拾你的意志
2022/11/21
【存錢,是一個成年人的自律】賬戶上的數字,就是你生活的底氣
2022/11/21
「愛錢,才能賺錢」越會賺錢的人,越喜歡把時間花在三件事上
2022/11/21
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野心:想變有錢人,一定要有「4本存摺」,會管錢比會賺錢更重要
2022/11/21
圖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