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輕父母已經習慣性將娃給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帶,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而父母對于孩子的愛總是想為孩子做什麼,帶孩子也不例外。
新時代的大多數家庭都會從年輕人的角度考慮,壓力山大,要麼不生,要麼就是生了之后,將娃孩子撒手給父母們幫忙看,雖然大部分的老一輩帶出的娃都是比較「如意」的,聽話、懂事、穩重,因為爺爺奶奶的「隔輩親」帶來的愛,所以教育方式基本都是溫和的。
可是如果爺爺奶奶有這幾個「陋習」的話,那恐怕就不是很適合帶娃,家長們如能自己帶就不要「丟給」爺爺奶奶了,不然影響到娃娃的成長,養成不良習慣,后面就想改就困難重重了。
1、麻將愛好者
雖然對于老年人而言,無論是打麻將還是打牌都是很好的一種休閑娛樂的方式之一,對于預防老年癡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是需要帶娃的老人還堅持去「娛樂」,那麼對于孩子健康成長教育而言帶來的是弊端更明顯。
會給孩子從小營造出理所應當的「打麻將」想法,比較麻將與「賭博」存在的關系也是非常大,只要一打起麻將來根本做不到「一心二用」,更多的是沉浸在麻將的快樂了中,隨著孩子自己玩,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危險率,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放心將孩子交給這樣的「麻將老人」嗎?。
2、滿嘴臟話
雖然已經進入新時代,但是老一輩的父母受以前思想的影響,還是容易「出口成臟」,而且都是方言的臟話,尤其是在有情緒的時候,在孩子吱吱呀呀學說話的時期,讓這樣的老人帶娃,那麼孩子很快就張口就來。
而且部分的老人還有點執拗的心理,總是抓住一點得利不饒,有這些不良習慣老人是基本改不了的,讓孩子跟著老人成長,那麼孩子容易被別人扣上「缺教養」的帽子,所以為了孩子能在一個健康的教育環境下成長,那麼還是將孩子帶在身邊的好。
3、溺愛型老人
一個孩子能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環境下成長是非常幸福的,但如果這個愛的量沒能把握住,那麼就容易出現「物極必反」的情況。老人溺愛孩子是現代非常多見的,這是值得被制止的一種行為。當孩子犯了錯,溺愛型老人會護著孩子,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就選擇妥協,一來二去孩子便容易變本加厲,越長大越教育不了。
孩子成長的環境受方方面面的影響,即使并不存在這些「陋習」的,父母們也都盡量多給予孩子陪伴,因為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無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