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內疚是一種負面情緒,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對自己的傷害是比較大的。不過,心理學家認為,內疚并非全是壞事,有時也是一種好事,只要你學會利用它。那麼,當你感到內疚時,都可以做些什麼呢?本文就來和大家談一談。
心理學家指出,人應該首先認識到,在犯錯之后,內疚是應該有的情緒,如果全無內疚,那在很大程度上就表明這個人不能辨別是非,或者沒有是非標準。我們知道,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其道德標準和底線就不同,但只要違背了自己的道德標準,突破了自己的做人底線,那麼,人就會產生內疚情緒,這是很正常的。所以,面對內疚,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正視他。
其次,心理學家指出,在有些情況下,內疚情緒是一種好事,它可以激勵一個人約束自己的行為,或者產生美好的思想和有益的行動。當然,這里需要你在感到內疚時,做到與積極的心態相配合,將內疚用到積極的事情上去。假如你感到內疚,而又無法用積極的心態和行動去消除它或者利用它,那麼,內疚就是一種危害極大的負面情緒。
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城,有一個叫湯姆斯的人,他有一個6歲的孫子。每天下班,他的孫子都會到街道拐角的地方去迎接他回家,這使他很很高興,甚至可以說是他一天中最高興的時刻。所以,當孫子迎到他時,他總是會給孫子一小包糖果的獎勵。
這天,他的孫子在迎接到他后,充滿希望地主動問道:「爺爺,我的糖果呢?」湯姆斯聽了這話不由得有些傷感,「你每天都來迎接我,」他稍微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道,「難道只是為了一包糖果嗎?」說完,他掏出糖果遞給孫子,然后向家里走去,而他的孫子就跟在后面,誰都沒有說話。很明顯,他的孫子很傷心,很不高興,也很內疚,他知道他傷了爺爺的心。
這天晚上,當湯姆斯和孫子在做飯前祈禱時,他的孫子主動加了一句自己的話:「請上帝讓爺爺原諒我,并了解我愛他。」似乎經過這一件事,這個孩子就成長了許多,而背后正是因為內疚,讓他主動對他所做的錯事作出補償。
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我們的工作進展得越快,對患者的認知和研究越深,就越能清楚地感覺到,有兩個新因素,對患者的治愈或惡化有重大影響,這兩個因素中,頭一個就是內疚感……弗洛伊德說的是很到位的,內疚情緒不僅是對他所說的患者是如此,對普通人也一樣有重大影響,或者會傷害乃至毀掉你,或者幫助和成就你,關鍵就是看你能不能正確地對待和積極的利用。
要學會利用內疚情緒,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懂得體諒別人,它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品德。心理學家指出,人在嬰兒的時候,只顧自己的需求,很少注意到別人是否舒服和便利,哪怕這個別人是他的父母。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人會逐漸認識到這個世界還有別的人存在,世界不是圍繞他在轉,自己必須要顧忌到別人的存在,懂得體諒別人,并減少自己的不良品行,以免影響到他人,比如自私性就是成長過程中必須減少的不良品行。如果因為自己不良品行,因為自己不懂得體諒別人,而感到內疚,那麼,內疚就是一件好事,它會促使我們做出積極的反省,調整自己與別人的相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