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孩子成長中必備的因素,有了它,孩子的身心發展才會更加健全。
而安全感往往來自于家庭環境,需要家長不僅要營造合適的家庭氛圍,還要給予孩子合適的關愛,這樣才能將孩子心中的安全感慢慢建立起來。
家長不經意間說的話,會摧毀孩子的安全感!
有了孩子后,家長們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很多麻煩,比如孩子不小心做錯了事,出門時總吵鬧著要買零食吃等。
在孩子帶來的麻煩面前,家長難免會不經意的說一些不合適的話,殊不知這些話,正在摧毀孩子心中的安全感。
1、「妳真是一點用都沒有,讓妳做什麼都做不成!」
孩子在家長眼中,有時候就是個累贅,尤其是家長讓孩子做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孩子沒能做好的時候,家長會非常上火,并說出這樣的話。
孩子聽到這話,會覺得家長不認可自己,繼而衍生出自我否定的心理,對家庭、家長的失望,就會逐漸摧毀孩子心中的安全感。
家長們要明白,有些事情看起來很容易,但孩子之前沒做過,沒有經驗就不能保證順利完成。
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對孩子發火、斥責或貶低,應該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可以被包容、被理解的,來自家庭、家長的安全感才會提升。
2、「不聽話我就不要妳了!妳在這吧我走了!」
相信家長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孩子在某處不愿意走,或想要某樣東西時,就會賴在原地,當家長勸說無果時,就會說出這麼一句。
聽到這話,孩子們紛紛就范,以至于家長只要遇到類似情況,就會用這招解決。但實際上,當妳說出這句話時,孩子心里的安全感已經不復存在。
家長可以想想,為什麼這話這麼靈?因為孩子害怕被拋棄,孩子的心思是很單純的,有些話家長覺得是玩笑,在孩子這就會被當真。
安全感缺失容易讓孩子形成討好型性格,為了不被家長拋棄,孩子甘愿屈服。
3、「我們掙錢養活妳已經很不容易了,就別再要這要那了。」
在家長看來,這種說法只是搪塞孩子無理要求的一種方式,當然有些家長可能真的存在經濟困難,這麼說也只是為了讓孩子懂事點,稍微減少點日常開銷,殊不知這句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累贅。
如今生活這麼困難,都是因為要養活他,這樣孩子不僅會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感到自卑,心理上也會非常愧疚,最后連僅剩的安全感都沒有了。
家長要搞清楚,孩子亂要東西并不是影響家庭經濟狀況的主要因素,所以并不能用來當作借口。
想要避免孩子亂要東西,家長可以嘗試提前跟孩子約定只能花多少錢,或引導孩子掌握理財的能力。
與哭窮相比,這樣做既不會讓孩子感到自卑或愧疚,又能讓孩子掌握一項技能,內心的安全感也會更加飽滿。
孩子內心脆弱,受不了家長的冷言冷語,為了孩子的安全感,改掉說這些話的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