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都不了解自己的娃,總是常說,不曉得孩子心里到底是怎麼個心思。而每個人的性格和內心總是會通過行為作出顯現,刻在骨子里的東西是無法遮掩的。例如自卑,要看一個人是否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就看其自信程度,自卑膽怯的人,都會在日常所體現出來。
有兒童心理學的一個發現,倘若一個小孩有這幾個表現,那麼其骨子里刻滿的自卑感,具體如下:
一、不敢發泄內心情緒
在做了大量的觀察之后發現,大部分具有主見、有自我想法的孩子,遇到別人的不公對待之后,都會發出抗議的聲音,將自己的不滿表達出來。而那些性格內向,怯弱的孩子明明被欺負得很明顯,卻不敢發脾氣,憋紅的臉寫滿了委屈。
那些自信的娃,每次都能迅速的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獲得應有的尊重。相反之下,怯弱的娃,內心有再多的不滿卻依舊不敢表達自己。
那些孩子內心里都是一個 「洗腦 」的道理:哭鬧是不行的,發脾氣是不可以的,因此習慣性地將自己的情緒咽到肚子里,寧愿自我委屈也不敢敘述自己的不滿。
久而久之便成就了自卑膽怯的性格,面對任何的不公都是自己忍氣吞聲。
二、社交恐懼癥
這是最近網絡上常常流行的一個詞語。心理學上對自卑的定義,即內心深處對自己的不信任,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好的、不值得被愛。
這樣如此自卑的人,即使擁有再大的成就,其內心依舊會感到惶恐,因為他給自我提示,這一切都是運氣好,并非實至名歸,內心自我定義就是自己一向差勁。
真沒有不愛出去玩的孩子,那些宅家的娃大多數受到性格內向的影響,骨子里滿滿的自卑感,讓他對社交的恐懼,害怕別人的排斥、拒絕,更害怕別人看穿自己的「差勁」,做出的自我保護「機制」。
三、 不敢嘗新
孩子為什麼會自卑?大多數是因為過度在意他人的想法或眼光,特怕自己失敗后,受到他人的負面評價。
因此,面對自己陌生的東西就不敢嘗試,不敢嘗新成為自卑孩子的「特性」。因此錯過許多的機會和美好事情,過度地在意他人看法,為了避免受到他人的評價,他會減少自己的表現,將自己隱藏于大眾,不懂得去抓住機會,機會是不會主動來找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