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為77歲的今天,40歲算是一個比較客觀的中位線,真正的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就會有中年危機,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這個年齡段普遍存在的心理應激狀態。
其基本表現為: 相較于其他年齡段的人而言,面對的現實壓力更大,心理更難以感到滿足。
在職場上,40歲也是至關重要的爬坡期,能不能成為中層管理者,能不能做到核心員工,有了前期十餘年的積累,卻不再有昔日拼命三郎的勁頭——身體狀態和精力都進入了下滑的拐點。
一旦把握不住40歲這個關鍵節點,就有可能提前進入夕陽狀態,被後浪拍在沙灘上。
所以40歲是個分水嶺,越長越接,越短越截。
除了年少有為的人,能不能把握住機會,讓「大器晚成」這個詞應在自己身上,能否參透這5件事就成了關鍵。
無效社交,是指那種無法給感情、工作、生活帶來任何愉悅感和進步的社交活動。
對于人類而言,社交是必要的活動,人肯定要有自己的人脈網和朋友圈。
而這張網的形成,需要前期多年的積累,也需要通過自身價值和地位的提升,來抬高自己在其中的地位。
所以,「應酬」成為了中年社畜們既頭疼又風光的消磨方式。
但是40歲的中年人,為人父母,在子女成長過程中不能缺席;為人子女,在陪伴父母過程中也不能缺席;在單位也是上有領導,下有員工,頂著多年資歷,背著業績壓力,忙完了工作就剩不了多少閒置時間。
所以只能好鋼用在刀刃上,高效的生活,從告別無效社交開始。
通過甄別交往對象,做好前景規劃,適度適時交往,去獲取交往行為的邊際效用最大化。
有幾個關鍵時刻能借錢、危難時刻能託付老小的肝膽摯友,就夠了。
電影《心花路放》中有句臺詞,「 站在人生的陰影裡走不出來,你就是個loser」。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是讓自己不在失敗的陰影中沉溺的關鍵。
對于中年人而言,面對被攀比行為和比較思維充斥的現實,格外容易有挫敗感。
每個中年人都有多重身份,所以每次被對比最慘的也是中年人,隨時隨地都能被「別人家」的父母、子女、夫妻、上司所吊打。
想說不在意,真的很難,人都要面子,真實的中年人就是如此,歷盡滄桑又頗為矯情。
于是就出現了死要面子活受罪,贏不了也輸不起的迷惑行為。
就像永遠在尋找尊嚴和幸福的余歡水,他被所有人看不起,擰巴地活著,用一個謊去圓另一個謊。
可是他就是沒有想明白,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要悅納,要接納不完美的自己,要坦誠、要勇敢、要面對,要做真我。
經歷了這麼多,余歡水到最後終于想明白了,所以全劇最後一句臺詞是, 我要重活一回。
格局是一種境界。格局高的人,勢必通盤謀劃,不會太計較一城一池的得失,不會因為一時挫折而妄自菲薄,不會因為暫時失敗而止步不前。
畢竟,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能與人說者只有二三。
不能說的部分只能自己消化,經歷的人和事多了,對人性的領悟愈發透徹,才更應該看得開。
比如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和披荊斬棘的哥哥們,多是大起大落,大開大合。
讓觀眾買帳的前提其實很簡單,可以有中年人的油膩,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但必須有中年人的通透,讓自己的擔當配得上自己的野心。
正所謂小隱隱于林,大隱隱于市,在紛爭之地,直面成見和積怨,才是中年人應有的姿態。
眼界決定格局,開拓眼界才能格局高遠,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生活中的紛爭多為利益的紛爭,將多邊利益做成共同體利益,追求共贏,就是讓自己敗而不餒、泰而不驕的至簡大道。
人類的身體從40歲左右就開始出現衰老的跡象,據保險行業不完全統計,到重疾發病的平均年齡是42歲。
所以,健康是總量守恆的。年輕時候的每一次放縱,吃的垃圾食品,熬的夜,生的氣,受的傷,身上積累的毒素,減不掉的脂肪,若干年後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健康是1,其他都是0。對于肩上扛著「整個世界」的中年人而言,自己的健康沒有了,不止自己清零,還會連帶著讓家人都背負上沉重的負擔。
所以人到中年,更應該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保溫杯裡泡枸杞可以有,抽煙、酗酒、熬夜網遊不要有。
日常喝喝茶,健健身,跑跑步,做做家務。良好的生活習慣越早養成越好,而人到中年,趕在大病失智失能之前,亡羊補牢為期不晚。
人到中年,婚姻也從浪漫歸于平淡。趕上中年危機這樣一種心理應激狀態,在自我願景與自我實現之間的差距和反復的外部攀比中,雙方都會呈現出難以滿足、幸福感降低的心理反應。
比如,妻子看丈夫,總覺得還是別人家的老公職場得意又顧家,而自家這位頂著啤酒肚,只吹牛不幹實事,越發沒出息;而丈夫看妻子,情況更複雜一些,不光覺得別人家老婆都溫柔賢慧,還會產生莫名的優越感,認為時間是男人的朋友、女人的敵人,覺得自己有資本去留戀外面的花花草草。
這正如楊笠說的, 明明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
可是,中年人最需要的不是浪漫也不是激情,而是一個能共同扛起壓力、抵禦風險的堅固大後方。
所以越到中年,越應該本著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心態經營婚姻。先做好身材管理,再對對方提要求;想抱怨的時候,找找原因多多自嘲;吵架的時候,出門垃圾、回家捎菜;不甘于生活的寂寞,先把家務幹了再做200個深蹲。
所以,想要擁有四十不惑的狀態,就要參透上面這5點。
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家庭、事業和個人發展在40歲找到新的平衡點,進而互為助力,帶你走向成功的巔峰。
扛過這段心理應激反應最強烈的中年危機時期後,回過頭來審視,才能自信又豁達地感慨一句,只是40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