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智慧經驗
財富經驗
職場智慧
勵志經驗
    
愛發脾氣的孩子,不是不懂事、不是被慣壞了,而是孩子的求救信號
2023/02/18

經常在後台看到家長的留言,傾訴自己的苦惱:

「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一點小事就大哭大鬧,稍有不順心還摔東西。」

「兒子越大越不懂事,脾氣也越大!跟個火藥桶一樣,一點就炸,根本就不聽解釋,也不講道理。」

愛發脾氣的小孩,總的來看,就是 不願意商量,脾氣大,玻璃心。

面對這樣一個噴火娃,不禁疑惑,孩子究竟是怎麼了?

這個問題也曾糾纏過我。

小時候豆包是個天使寶寶,可隨著他一點點長大,脾氣越來越大,開始變身小惡魔,常常令我失控抓狂。

後來看了很多兒童心理的書,才發現 發脾氣,往往是孩子的求救信號。

父母不僅要看到孩子的小脾氣,更要看到他情緒背後隱藏的需求,正確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前幾天,我跟豆包談了兩個多小時的情緒管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

孩子感受好了,行為才會好

相信父母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在孩子狀態好的時候,他們會更願意聽取我們的建議,和我們溝通,調整他們的行為。

相反,在他們狀態不好,比如憤怒、沮喪、焦慮的時候,孩子就像一隻躲在自己世界裡的小刺蝟,難以接近,更不說去影響說服了。

「狀態」的基礎就是感受, 只有在好的感受下,孩子才可能擁有好的行為表現

因此, 熟練地處理孩子的負面感受,幫助他們找回良好的感受,是親子溝通的第一基礎。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大家來感受一下這個場景:假設明天要考試,孩子一整天都表現得很焦慮,你會怎麼和他溝通?

A、早就讓你復習了,你非要看電視,你看,現在知道著急了吧?

B、放輕松,沒問題的,來,我和你一起再復習一遍。

C、你現在有些焦慮,是因為擔心明天的考試對嗎?真希望明天能夠順利度過。

A,完全從家長角度出發,體現出一種強勢的權威,展示了一種居高臨下的狀態,向孩子傳達這樣的信息:我是對的,有道理的,你應該聽我的,而你是錯的。

這絕對是單向的、無效的溝通。

B,是很多溫和的父母會選擇的——安慰式溝通。聽上去我們似乎是孩子的貼心好友,陪著他們一起努力解決問題。

但你會發現,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並不願意接受我們所謂的「幫助」,甚至會找出各種理由拒絕、反抗。

這是因為 當孩子處于負面感受中時,他們需要的不是幫助,而是一個宣洩的出口,一種被真正理解和接納的感受。

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其實是C——放下我們的主觀想法,從孩子的角度,感受他的感受,和他共鳴。

讓孩子明白,我們懂他的焦慮,也懂他的渴望。

不要太著急把他拉到正軌,更不要覺得我都犧牲我自己的時間陪伴你了,你為什麼還不能好好學學。

孩子只有感受好了,才能正向溝通,才能行為改善。

認可孩子的情緒,是讓孩子感受變好,走近孩子的第一步。

如何認可孩子的情緒

那要怎麼做到這一點呢?我們需要記住兩個事實。

第一, 即便對待同一件事,我們和孩子的感受程度,也大不相同。

《小王子》里說:「每一個大人都曾經是個孩子,只是我們忘記了。」

我們忘記了,自己也曾經那麼在乎一塊橡皮、一輛玩具車和一張閃亮的貼紙,這些在我們父母的眼裡不屑一顧的事,也曾經是我們的整個世界。

你很窮,一看便知!稻和盛夫:越窮的人,越喜歡做的「6件事」
2022/11/21
人窮不要心窮:不管你多窮,不要隨意穿別人舊衣服,有4點重要原因
2022/11/21
別讓積蓄打了水漂,人過五十,要學會為自己考慮,3種錢不要再花了
2022/11/21
​6個存錢建議+5個存錢方法!無痛存錢,兩年存下20萬
2022/11/21
【為什麼你沒有成為富人?】巴菲特:有錢人,一輩子4不做
2022/11/21
英雄不問出處:有野心的窮人,沒錢沒人脈時,牢記「8句話」,早晚飛黃騰達
2022/11/21
窮人鬧市無人問,富人深山有遠親:當你負債累累快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做3件事,重拾你的意志
2022/11/21
【存錢,是一個成年人的自律】賬戶上的數字,就是你生活的底氣
2022/11/21
「愛錢,才能賺錢」越會賺錢的人,越喜歡把時間花在三件事上
2022/11/21
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野心:想變有錢人,一定要有「4本存摺」,會管錢比會賺錢更重要
2022/11/21
圖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