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無以回報」,所謂「養」就是我們的衣食住行,那麼「育」即教育孩子為人處世。
養這方面,很多家長都做得很好,把孩子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但是卻在「育」這塊感到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下手。
畢竟教育對一個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在懂事以前寶寶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只會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隨著父母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三觀。
這種觀念一旦樹立起來,很難再得到改變,所以大部分父母都很看重教育。
自然而然會去查閱一些資料和書籍,希望能從中學到經驗和技巧,但是這些育兒知識遠遠沒有育兒專家們權威。
目前國內知名度較高數一數二的育兒專家莫過于李玫瑾和約翰.華生,他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育兒理念和方法。
李玫瑾老師的育兒理念主要是分年齡分階段進行教育:
3歲以前,滿足孩子所有的安全感;3-6歲不可以放任,要給孩子制定規矩,犯錯誤就要承擔后果,接受應有的懲罰;
要陽光教育,身心健康比什麼都重要;青春期的孩子,要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給予平等的尊重和最大的理解。
而約翰教授的理念則是比較先進的「哭聲免疫法」:
在寶寶哭鬧的時候,不要管不要哄,次數多了,他就明白哭是沒有用的,自然而然變得乖巧和獨立。
但是後來這個理念得到推翻,這種理念教育出來的孩子不僅冷漠缺愛,還有的喜歡尋求索要。
這些育兒專家的孩子們現在都怎麼樣了?看完你就明白了
李玫瑾的女兒成為了一個普通卻不平凡的音樂教師,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約翰老師的孩子卻都不盡人意,大兒子精神有問題,女兒患有心理疾病,小兒子離家出走,甚至女兒的孩子也受到影響,行為不同于他人,十分異常古怪。
看到了這樣的結果,讓人不由地感嘆深思,教育孩子其實并沒有模板化的標準。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思想,面對不同的教育理念也會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
父母要做的就是根據孩子的情況制定相對的教育理念,共同尋找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父母要有著怎麼樣的教育觀念呢?
1. 真正為孩子考慮,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父母總喜歡打著為孩子好的口號,讓做一些孩子不喜歡的事情,那這樣到底真的是為孩子好嗎?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積極的作用嗎?
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其實是快樂,即使這件事確實是對成長有幫助的,但是從心理角度出發他不喜歡,就算迫使去做,孩子內心還是抗拒的。
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健康成長和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2. 不盲目追求新奇育兒理念,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父母育兒心切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盲目去追求新奇的教育觀念不僅不會帶來好的結果,還會適得其反。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教育方式好不好,看孩子感受就明白了。
我們要多跟孩子交流,知道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良心打造一套教育觀念。
教育不容小覷,千萬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教育。我是幫媽,跟你一起解決育兒路上遇到的困難和煩惱,我們一起攜手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