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職場新人對自己做的事情提不起興趣,本職工作沒有做精,且當下的工作進步空間小;另一種是本職工作專業度足夠,只是日漸感覺工作在重復,沒有挑戰性和成長空間,想要在專業領域有所突破。
無論哪種情況,想要尋求改變就要學會直面工作中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那麼該如何尋求突破呢?
01
當我還在上大學的時候,我曾花費很長
時間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我自己本專業是茶學專業(不要問我為啥報了這樣的專業,我是被調劑的T.T),對未來的規劃非常迷茫。
那時候我的認知不足以讓我對茶學的未來發展有清晰正確的規劃,在我狹隘的觀念里,這個專業注定是要吃青春飯的,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求你有一定的銷售能力,這個能力無疑是我極其欠缺,且短時間內不愿意突破的。
不愿意突破主要是認知上的問題,彼時的我非常認同長板理論。
我深信對于個人發展而言,長板理論一樣適用,每個人都應該盡早找到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核心專業能力作為自己的長板,這個專業能力最好是自己喜歡且天生有優勢的領域。
如果暫時沒發現,先選擇一個相對不那麼討厭的行業去積累經驗,提高專業度,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談要不要補足短板或跨界做別的行業。
在我看來,銷售能力的本質就是打破別人的防御,讓別人愿意相信你,認同你,繼而達成成交。
而我天生不擅長做這樣的事情,甚至有些「社恐」。
跟陌生人聊天之前,我恨不能花費數小時做心理假設,想好對話的方向與內容,所以,更別提主動打破防御了,能不說話就不說話。
于是我就像大多數人一樣,選擇了越老越吃香的會計專業,并在武漢大學修了會計的第二專業,作為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這個選擇是因為我覺得會計是一個對專業技能要求較高的行業,我只要專注于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就行了,并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去跟陌生人打交道。
與此同時,我心安理得地躲在長板理論的掩護下,心安理得地不去拓展自己人際交往的能力。
02
八年的財會職業生涯一晃而過,這八年里我一直把自己的精力用在提升自己的財會專業能力,考會計職稱證書、注冊會計師,去事務所歷練,在企業學習……
終于也勉強稱得上是專業人士。
事實也如我當初預想那般,這幾年的工作并不需要我過多地跟陌生人打交道,我只要能夠核查出企業內控缺陷,發現企業財會方面不合規的事項,及時上交審計報告,準確把控企業經濟事項對應的各個會計科目框架,及時出具財報和分析報表,把自己工作指責內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可外在的變化,卻讓我發現了自己的最大瓶頸。
當下技術的發展使得財會行業也在慢慢發生巨變,一些企業已經逐漸實現軟件系統自動記賬、財務數據分析的功能,雖然有很多企業還在用傳統的方法,由大批基層會計人員記賬、數據分析,但在可預見的未來,財會領域的大量基層崗位將面臨被取代的風險,財會專業人員也開始面臨轉型的困境。
我也越來越發現自己短板帶來的局限性。
未來財會的發展方向是業財融合,對應具體的崗位就是財務BP,即Business Partner,這個崗位的要求是既要懂財務還要懂業務,需要深入到業務部門,識別業務前端的風險,助力業務優化運營效率和流程,用專業財務能力為業務部門解決實際問題。
這無疑要求你能夠與業務人員保持深入且友好的溝通和交流,光是想到需要大量與他人交流溝通,我就頭痛不已,更別提在各種管理層會議上當眾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了。
03
我內心很抗拒與人打交道這件事,源于自己幼時的一次家庭變故。
在那次變故發生之前,我還是一個愛笑愛玩愛瘋的孩子王,經常帶著一群小孩玩各種游戲,人緣極好。
變故發生之后,突然就變得沉默寡言且敏感,把自己封閉起來,而且這一閉就是十幾年時間。直到最近兩年,我密集地看了很多書,思維也拓展了很多,再加上自己現在的崗位朝著BP的方向發展,工作中會有一些Presentation和溝通,我開始意識到是改變的時候了。
說起來容易,可具體行動起來并不容易。
我發現自己之所以恐懼這件事情的根源是因為我給了自己一個錨定——自己是不擅長與人打交道的,每一次與人交流,大腦里都會自動播放這條彈幕「你不擅長與人溝通」,基于這樣的心理暗示,自己的能量就會迅速弱下去,外在表現自然一次比一次差。
04
意識到這一點,我決定改變潛意識的這句話,我不斷地告訴自己「這件事做得不好,并不代表你不擅長,只是你過去十幾年的時間,做這件事的時間太少了,只要你做的次數多了,你就一定能比現在嫻熟」。
是的,現在的我,無比堅信,改變的鑰匙就在自己手上,只要練習的次數多了,我也能做到自如地當眾表達自己的看法,無障礙地與人溝通。
于是,在我下定決心之后,我開始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無數個時刻,不斷地尋找與他人溝通想法和觀點的機會,我再也不擔心自己說錯話,因為我知道每個人最關心的都是自己,以及與自己利益相關的內容,沒有誰會一直盯著你看,說錯話沒那麼多可怕的影響,沒有人會像你那樣在意。
比起說話的正確和深刻而言,更重要的是你參與討論的這個動作和意愿,一旦你決定積極參與談論,你就能逐漸地養成當眾表達觀點的習慣,這一個個小動作并不難,你每天都可以做到。
最關鍵的是當你每天都在做這件事,你最終就會習慣這件事,再也不會害怕在大會上發表演講,表達自己的看法,以及與人暢快地聊天。
更讓我驚喜的是,我業余時間堅持寫作,也極大地提升了我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觀點的能力。
經過這半年多的刻意練習,現在的我針對某件事能夠發表較為完整的看法,對于當眾發表觀點、與他人溝通和交流完全沒有任何心理障礙。
而這樣的成果于我而言,太不容易,不過,好在未來的職業發展瓶頸初步解決掉了。
05
曾經看過一段話「自信就是你想做一件事,通過努力和精心規劃最終達到了目的,之后你想做另一件事,通過努力你又做成了,三番五次,你就會擁有對做成任何事情的絕對自信」,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某個短板上徘徊不前,就是因為過去有幾次遭受了挫折,進而失去了做這件事的信心,可失敗并不意味著你做不好這件事,而是有可能方法錯了,也有可能是你刻意練習的次數不夠,或者是你太在意他人的負面評價。
沒有誰能正確無誤地定義一個人,他才跟你相識多久,哪比得上你自己對自己熟悉,不要理會他人給你貼的標簽。
如果你想把短板變成長板,找到不同的方法和路徑,盡管去做去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方法,你就能收獲成長,為自己的人生和事業打開更多的可能性和機會。
最后愿我們都能成為想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