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說:「得失苦惱並非從外界所注入,它就像流不盡的苦汁,而它的泉源正在我們心底。」
深以為然,我們常常因為愛情獲得幸福,但有時也不可避免會被傷害,我們以為是他人的錯,卻不曾想是自己的「偏見」所致。
因為不知什麼時候,在男女關係中,雙方開始失去對彼此分享的欲望,從熱情變得冷淡,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最終不歡而散。
分享,一直都是一件值得堅持的事情,為何要親手抹殺掉一段好的愛情呢?
情侶之間為什麼要分享呢?理由很簡單:讓彼此更瞭解對方。
就像一句話說:「喜歡了,就要對得起這份喜歡。失敗了,不過就是再來的事情。」
我們把自己的喜悅分享給對方,兩個人的快樂會加倍;我們把自己的悲傷分享給對方,一個人的失落就會減少。
既然兩個人可以分擔的事情,為何要去一個人承擔呢?分享,是一種表達愛的方式,而不是不愛的理由。
曾經看到過一個場景:
男孩和女孩在相愛時,男孩每天都會主動給女孩發消息,分享一些有趣好玩的事情。可是,女孩每次的回復都是隻言片語,儼然一副敷衍的態度。
直到有一天,男孩累了,他開始收斂自己對女孩的愛,也不再主動聯繫女孩。本以為這段感情會自然破裂,兩人和平分手,但是,此時,女孩卻主動聯繫男孩。問起對方的情況。
這樣的反轉男孩接受了嗎?並沒有,因為分享也有期限,一旦得不到回應會自動解除,失去的東西又怎能失而復得呢?
因此,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愛情中且行且珍惜,不要辜負了愛。
一個人開始戀愛,就註定要經歷一個熱戀歸于平淡的過程,但這並不是因為不愛,而是一段感情的過渡階段,只有一起走過去,方能成為最匹配的戀人。
可就是這種行為,會讓我們在感情基礎還不牢固的情況下就變得敷衍。具體表現很常見,主要會有以下幾種行為:
(1)回復你資訊的速度減慢,甚至不回。
這種行為已經很明顯了,對方根本就沒把你放在心上,你可能只是他一時衝動排遣時間的戀人,並不是愛人。
所以,一切關于你的消息,可有可無,對方自然是看心情回復,不回復也只是對方對你的話題不感興趣,或者說是對你不感趣而已。
(2)除了你,TA記得很多人的喜好。
作為戀人,當看到自己的物件對別人呵護傷心,對自己一無所知時,心情肯定是不悅的,甚至會莫名悲傷。
因為對方寧願去瞭解別人,也不願瞭解自己,這種感受真的太傷人了。我們談戀愛,不就是為了能有個人與自己相伴,關心呵護自己嗎?
如果對方連自己的喜好都不知道,更不用說攜手相伴了?這根本就給不了對方安全感。
(3)時常拒絕你的邀約。
這種行為顯得尤為自我,因為自己的喜好而拒絕愛人的邀約,擺明是不尊重對方。
一次拒絕情有可原,但是次數多了,誰的心裡會好受呢?有的人總喜歡在男女關係中不懂得珍惜,寧願和兄弟或者姐妹出去喝酒娛樂,也不願赴約戀人的邀請。
我想說:這樣的關係根本就不值得繼續下去,因為你的每一種行為都是在和對方分享你的想法。既然對方不領情,那麼,放手是最好的選擇。
三毛在《送你一匹馬》中說:「對我來說,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
深以為然,戀人的確需要如此相待。畢竟,沒有什麼語言比戀人的誇獎更能讓人愉悅了。你說呢?
喜歡一句話:「所謂陌路,就是最初不相識,最終不相認。」
這句話看似很絕情,但實際上也不過是出于對愛情的一種無奈罷了。
你知道嗎?前文鋪墊了那麼多,都不過是在表明一個觀點:失去分享的欲望,便是散場的開始。
之前有個網友給我說了她的故事:
聊了3個月挺好的,見過5次了,可以說是在同一個頻道上,一個月前聊著就突然不聊了。
應徵那句話,他發最後一條資訊我沒回,他默契地沒在發了。(我沒回他,是因為他前一晚沒回我資訊有點氣)現在偶爾會評論我朋友圈,就是各自都不發資訊!搞不懂了……
這個故事好像反應了很多人的寫照,在愛情中,一個人不回,一個人不發,最後就變成了平淡的「點贊之交」。
這就好比男女吵架了,一個要走,心裡會想:他肯定會留我;而另一個卻無動于衷,心裡會想:她肯定不會走。
然後一個以為不會走,一個以為肯定會留,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段可以挽留的感情,沒經過努力就不歡而散了。
因此,可以看出,在愛情中及時分享自己的想法給對方很有必要。畢竟,好的愛情是維護經營出來的,僅靠熱戀時的那點兒余溫自然沒有保障。
鑒于此,你一定要明白:當你失去分享的欲望,那麼散場的序幕就拉開了。
不是所有的愛情都值得讚頌,也不是所有的愛情都需要批判。既然有好的愛情,那麼也就會有不好的愛情,畢竟任何事物都有對立面,更何況是愛情呢?
或許我們此刻還不知道分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這並影響我們去學會如何分享。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必然不會吝嗇自己的時間去經營和對方的關係。如此甚好。
話題:你覺得分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