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徐靜蕾導演的一部名叫《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電影,這部電影打開了自己看待愛情的另一扇大門,也讓人真正意識到,很多女人在感情中的付出,不過是一場自我感動。
出于興趣和好奇心,我根據電影的提示找到了這個故事的原著,原來這是一個頂級作家茨威格寫的小說,電影便是根據這部小說同名改編而成。
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有著一定的年齡差。
也是因為年齡的差距,讓女孩初次見到男人的時候,便被他身上成熟而又神秘的氣質深深吸引,此後就開始了一場無法自拔的暗戀。
成熟阿貝和年輕姑娘的愛情故事,我們也聽聞不少,很多女人偏偏嚮往著有閱歷的男人能帶領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妥帖照顧自己的生活,卻沒有考慮到這類男人總是有著一顆多情且無法安定下來的心。
故事中的女孩遇到阿貝的時候才十三歲,那時的她剛剛情竇初開,還懵懂于何為愛情。
後來女孩漸漸長大,開始幻想著自己暗戀的這個男人也能看到自己,愛上自己,于是女孩做出了人生中最錯誤的決定,她放棄了自己的學業生涯,也拋棄了自己的夢想,只希望能靠近自己愛的那個人。
沒有任何一個男人,可以拒絕一位剛剛成熟的少女,帶著不諳世事的天真,以及少女特有的浪漫和美麗。
于是男人抱著強烈的目的性接近了女孩,可是單純的女孩哪裡知道男人的花心思,還以為那是一種愛。
男人在試探中終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然後一聲不吭的離開了女孩,只有女孩還沉浸在兩個人的溫存中。
等她反應過來,男人已經離開了自己,也許不會再回來之後,她便慌忙給對方寫信,訴說自己的少女心事。
本以為至少能收到一封簡短的來信,可是最終那封信像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這個女孩無疑是不幸的,她初次認識愛情,卻遇到了一位段位比自己高太多的男人。
她把自己最美好的時光都在一個人身上耗盡,甚至耗盡了自己對愛情的幻想,卻什麼都沒有換來,什麼也沒有等來。
最終兩個人從相遇到告別,都不知道能否算是愛情,也許只是女孩一廂情願的自我感動罷了。
女人在愛情中切忌一味去討好,如果男人對你總是忽冷忽熱,或者經常冷落你,做到以下三點,他說不定會更先沉不住氣,前來找你。
大多數女人內心都十足的缺乏安全感,一旦發現對方對自己的態度不如從前那般熱絡,就開始患得患失,開始尋找對方不愛自己的蛛絲馬跡。
等內心的不安感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沉不住氣了,開始主動聯繫對方,祈求對方對自己好一點,重新回到自己身邊。
花花就是這樣一個姑娘,在她的男友不聯繫她的第三個晚上,她就給對方發了無數條消息,說了很多卑微的話,比如:
「我做錯了什麼惹你不開心了求你告訴我,我一定會改的。」
「求你理我一下好不好,我好想你……」
像花花這樣的姑娘有很多,可是這樣做,即便挽回了男友,也不會得到珍惜。
如果對方先冷落了你,你應該狠下心不主動去聯繫對方,也不要再對兩人的關係有任何幻想。
有些事情,你越是不在意,它越是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我見過很多女人,被對方冷落很長時間,甚至對方已經提出了分手,她們還是走不出來。自己很多的社交平臺都被對方拉黑了,還是會想盡辦法從別的好友那裡瞭解他近期的生活動態。
這樣的女人,真的很傻。
與其沉溺于過去不願意出來,不如想想你在緬懷兩個人的曾經的時候,他在做什麼。
明明是兩個人共同的回憶,只有你像個拾荒的老人,自己走以前一起走過的路,一點點撿拾共同的回憶。而他早就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把你拋之腦後。
你應該狠心遠離你們共同的生活圈,如果你的列表中還有他的好友,大可以俐落的刪除掉,不再看到任何與他相關的動態,儘量少的被動回想起他,就可以減輕一些你的苦痛。
有時候,你越是偷偷關注對方的生活,越是在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好像自己無法離開他一樣,其實遠離他你照樣能好好生活。
就如上條所說,狠心斷掉所有與他有關聯的人,離開兩個人共同的生活圈,重新開始屬于自己的生活。
愛情有時會讓女人失去自己的一部分,而獨自生活就是一個重新找回完整的自己的過程。
生活永遠不會誰的離開而停滯不前,為了一個人而活在回憶當中,影響了自己當下的生活,不願意重新開始,是最不值當的一件事。
對方冷落的態度其實已經告訴你他不值得,不要再為這樣的人浪費寶貴的時間。
當你下定決心開始自己的生活之後,你會發現原來自己才是生活中的主角,那個人只是配角而已。
允許自己的生命中多出一個人,意義是他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如果不可以,那就沒有配角存在的必要了。
女人越是在感情中患得患失,對方越是對你忽冷忽熱,必要的時候心狠一點,才能讓自己及時止損。
茨威格寫的那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其實就是在向我們傳遞愛情中的另一面。
有時候你以為的美好,背面其實是一種畸形的愛,這本書能幫你認清感情的現實,讓你不至于在感情中一直消耗自己,非常值得女人去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