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智慧經驗
財富經驗
職場智慧
勵志經驗
    
感情再好,都不要向伴侶透露這3個秘密,對你沒好處
2021/09/29

唐代才女李冶曾以一首《八至》詩享譽文壇,最末一句「 至親至疏夫妻」最為驚豔,流傳至今。

而李冶本人,經歷了複雜又坎坷的婚姻後,勘破世情,入道而脫去紅塵。 至親至疏,也成為了夫妻關係最透徹的注解和最深沉的智慧。

夫妻本就是最親近的人。人幼時需有父母照拂,成年後就逐漸脫離原生家庭,通過婚姻締結新的家庭關係,要與沒有血緣關係的另一半共度餘生,就像結婚誓詞中的那樣, 不論貧窮或富有,生病或健康,始終相伴並忠誠于對方,直至死亡。

所以,夫妻二人如同命運共同體般親密,步入婚姻,就是有人問我粥可溫,有人為我立黃昏,就是從「我」變成了「我們」。

與此同時,夫妻又是最疏遠的人。

成為夫妻之前,彼此只是陌生人,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經歷。

而婚後不管是互補還是相似的夫妻,都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立的思維和行為認知能力。

對方表現出來的就是真實嗎?面對困難或誘惑,對方能堅定不移地同甘共苦嗎?做出肯定的回答,與其說是信任,不如說是期待。

有人形容,結婚就像開公司,找到了合夥人,領了營業執照,就開始經營。

這個比喻非常生動,而婚姻也確實如此,結婚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最重要的不是領證和辦婚禮,而是後續相處的每一天——經營決定成敗,經營得好夫妻就是最強的搭檔,經營不好夫妻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走在婚姻的獨木橋上,舉著名為愛的長杆維持平衡,親密和疏遠分別刻在長杆的兩端,即使感情再好,親疏有度才是制勝制衡的法寶。這三件事,請永遠不要讓對方知道。

1.以前的情史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過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激情、親密和信任三個基本成分組成。

激情是愛情中的[性.欲]成分;親密是一種溫暖的體驗;而信任指維持關係的決定期許或擔保,情史給人的慣有印象,勢必是與性相關、親密又獨特,且承諾和期許過未來的。

同時,愛情又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和獨佔性。真正的愛情不是一件東西、一個禮物,是不能分享的寶貴體驗。

在愛情中,人們變得敏感多疑,擅長想象,吃醋、猜忌、嫉妒再正常不過了,當分享物件是現任伴侶時,哪怕這些以前的情史被描繪得再清新脫俗,現任都不會有撿漏的快樂,只會有吃別人嚼過的飯的憤懣。

甚至,當對方提出分析過往情史時,也有可能只是一個考驗,對方在猜忌中想要挖出有多少前度佔據過伴侶的身心,就算表面裝作不在意,內心還是會拿來比較,反復確認誰是勝利者。

而此時,愛情三角中的親密和信任就被猜忌、懷疑和嫉妒攪動到失衡,進而不負存在。

所以,分享以前情史,可以跟好友、好兄弟甚至跟陌生人,因為他們不在這段親密關係裡,沒有排他性,而跟現任分享,不是愚蠢就是挑釁。

2.曾經的過錯

夫妻雙方作為兩個獨立個體,或多或少都有屬于自己的小秘密。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如果伴侶在婚姻裡「開小差」,你要不要忍?選擇不忍的一方,觀點就是小差錯也會鑄大錯,在道德和底線邊緣反復橫跳,總有一天會濕了鞋;而選擇忍的一方認為,婚姻是場馬拉松,也允許分散一下注意力,只要最終沒有偏離賽道就行。

事實上,騰訊曾經在2016年做過一個關于出軌率的調查,通過對三萬餘份調查問捲進行分析,得出了婚後出軌率在45%左右的結論。

近幾年雖然沒有更為官方的調研資料,但是隨著悄悄活躍的手機約會軟體和人們對性越來越開放的態度,這個資料想必都有增無減。而在婚姻關係中犯過錯,也未必會以離婚收場。

國外情感理療師Esther Perel,在過去的10年,對數百個被出軌信念動搖的情侶進行了大規模試驗,發現了這樣一個矛盾的結果: 有95%的人認為伴侶對出軌的事說謊,是十分錯誤的行為,但也有95%的人表示,如果自己出軌的話,同樣會對伴侶說謊。

出軌行為或者思想上開小差、同學會後遺症等等,是一種會輕易奪走愛侶間的堅守和認同感的行為。

夫妻雙方一旦知曉對方出軌,彼此之間的信任感和婚姻的穩定性就會被破壞,面對這樣的結果,犯錯的一方會選擇隱瞞,而另一發即使發現端倪,也未必想深究。

如果隱瞞的一方是因為認識到錯誤所在,而自己還想繼續維持婚姻關係,那麼做出這樣的選擇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作「 正常化偏誤」,指當事人在應激狀態下常出現的行為決策偏誤, 比如夫妻雙方一方隱瞞、一方被瞞,他們也許只是自己把自己騙了,認為只要不提,這個錯誤就不存在,不會對事情未來走向構成實際影響。

但是如果選擇隱瞞,那就一直瞞下去,直到生命的盡頭。

不要在誤以為雙方濃情蜜意或足夠坦誠之際昏了頭,以為婚姻關係和刑訊審理一樣,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這種隱瞞的過錯不會是彼此信任、放下心結的試金石,只會是打破平衡、激化矛盾的導火索。

被瞞了很久的一方,當初也許並非一無所知,出于應激反應沒有追究,不代表著真的放下了。

往事重提,傷人傷己的往事,只會打破你在另一半心中的形象,毀掉積累的信任。

這種坦白,就是為了讓自己不帶心理負擔,而把對方的真心真情架在火上烤,感動的不是對方,只能是自己。

3.家人朋友對伴侶的負面評價

人與人相處,說閒話是難免的。

一方面,交流本身就是社交欲望的表現,另一方面, 按照認知心理學家凱利的說法,人們對世界的建構,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傾訴的一方站在自己的觀點上批判別的人和事,被傾訴的一方也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一邊應和一邊指點江山。

通過這個過程,傾訴者發洩了情緒,被傾訴者也得到了被需求感的滿足和任意評判的優越感。

所以家裡的零零碎碎、家長裡短,很多夫妻也會分別跟好友、父母、親戚甚至同事抱怨。

網上流行的說法, 不要跟父母抱怨伴侶的缺點,因為自己能輕易原諒伴侶,父母卻不會,他們只會記得這些抱怨,擔心自己的孩子受委屈。

而另一面,在向父母、閨蜜或者好哥們吐槽抱怨後,把對方附和以及評論再講給伴侶聽,這種行為也是極端不可取的。

婚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婚姻關係中兩方的立場不盡相同,對一件事情的接納程度也不同。

比如抖音上的段子,丈夫本想對妻子表忠心,跟她說「當初我媽嫌你長得又矮又不好看,不讓我娶你,我說非你不娶——」妻子一氣之下回來娘家,再見婆婆時也面色不虞。

類似的,吵架後和閨蜜吐槽自己老公,和好了又把閨蜜附和的評價告訴老公,導致倆人彼此看不順眼的大有人在。

所以,要清醒認識到,對每個人而言負面評價都會有,但是一方面,人都喜歡聽好聽的,逆耳的話都不願意聽;另一方面,很多負面評價本身並不足夠理性,也是附和中的情感宣洩。

所以,負面評價要選擇性過濾掉,以免對方心存芥蒂,又破壞了和諧的人際關係氛圍。

婚姻裡,難得糊塗。有技巧的說話和表達,巧妙維持好夫妻間的親疏關係,才能讓對方用一生去讀完你的這本書,且心存感念,留有餘香。

你很窮,一看便知!稻和盛夫:越窮的人,越喜歡做的「6件事」
2022/11/21
人窮不要心窮:不管你多窮,不要隨意穿別人舊衣服,有4點重要原因
2022/11/21
別讓積蓄打了水漂,人過五十,要學會為自己考慮,3種錢不要再花了
2022/11/21
​6個存錢建議+5個存錢方法!無痛存錢,兩年存下20萬
2022/11/21
【為什麼你沒有成為富人?】巴菲特:有錢人,一輩子4不做
2022/11/21
英雄不問出處:有野心的窮人,沒錢沒人脈時,牢記「8句話」,早晚飛黃騰達
2022/11/21
窮人鬧市無人問,富人深山有遠親:當你負債累累快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做3件事,重拾你的意志
2022/11/21
【存錢,是一個成年人的自律】賬戶上的數字,就是你生活的底氣
2022/11/21
「愛錢,才能賺錢」越會賺錢的人,越喜歡把時間花在三件事上
2022/11/21
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野心:想變有錢人,一定要有「4本存摺」,會管錢比會賺錢更重要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