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們對短視訊app的依賴越來越強了,在公共場所,不論老少,大家猶如默契般,全都低著頭滑動著螢幕。
根據去年CNNIC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短視訊用戶規模達8.88億。
其中,青少年用戶的數量不容小覷。
正當大人越來越難以放下手機時,猛然發現,孩子們也正在被短視訊深深吸引。
而在這背後,藏著很多父母看不見的「憂慮」。
1
常刷短視訊,對孩子的大腦影響明顯
成年人其實是最懂得短視訊是如何掠取我們注意力和時間的。
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
短視訊一刷就停不下來;
本想拿起手機玩一會,一看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個鐘頭;
越刷手機越無聊,越無聊卻越想刷......
這就是短視訊的「魅力」所在,在碎片化的時間裡,就能輸出趣味性強、互動性強、簡單直白的內容,配上節奏動感的各種神曲,我們很容易深陷其中,更別提未成年的孩子。
雖然一定程度上刷短視訊對孩子無害,但如果時間過長,就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具體的影響包括:
注意力不集中;
神經和記憶變得緩慢和遲鈍;
認知能力受到限制;
影響語言、讀寫等學習能力......
作家伊莉莎白·基爾比在《限屏教育》一書中就曾經寫道:
「從出生到5歲,孩子的大腦神經元建立了大量的連接和神經通路,速度是5歲以後的兩倍。
之後神經連接得到修整,經常使用的通路得到鞏固,少使用的那些則逐漸消失或者被「剪除」。
假如孩子總是重復做一件事。 如花時間上網,他們唯一得到加強的那部分通路便是和數字活動相關的,而那些支持未來學習的神經連接則無法得到足夠深廣的建設。」
孩子所處環境中的種種經驗都在塑造著他們的大腦,而大腦也是「用進廢退」。
當孩子習慣了獲取信息的方式簡單直接,少了獨立思考,大腦發育也會受到影響。
而且長期刷短視訊,也容易造成孩子睡眠不足,精神萎靡。
時間久了,這種傷害很難彌補。
2
孩子的社交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短視訊APP上,有個非常明顯的按鈕:點贊,只要點擊這一顆紅心,就會有動態效果跳出。
留言區的互動更是將天南地北的兩個人聯繫在一起。
所以短視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孩子的社交需求,還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身份構建和展示自我。
生活中,很多小孩都非常關注自己的粉絲數、點贊數和留言回復,這是他們被認可的一種方式。
然而,這種網絡世界的兒童社交卻令人擔憂。
因為它終歸不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地溝通,沒有輕快的語調,沒有對別人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的觀察,更沒有對他人情緒的即時解讀,這對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的幫助很有限。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始終要鼓勵他們面對面地與人交往。
正如美國作家亞當·奧爾特在《欲罷不能:刷屏時代如何擺脫行為上癮》中提到:
「自然交流提升孩子社交能力。在自然環境里跟其他孩子多相處,比用1/3的時間守著發光的螢幕,讓孩子們在一項能提升社交互動質量的任務上表現得更好。」
曾經也有研究顯示:過多的螢幕時間會阻礙語言、社會和情感的發展,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觀察力、同理心、認識自己的方式及人際關係。
過多的螢幕時間,容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因為沉迷網絡,孩子沒有學會處理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在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屢屢碰壁或倍感壓力——>更想逃離現實,對網絡的依賴加劇——>面對面的社交變得更少——>加劇了孩子的社交上的無能力。
而且網絡社交充滿了迷惑性,對于單純天真又沒有辨別能力的孩子來說,始終藏著潛在的危險。
3
內容不可控,容易誤導孩子
短視訊的誘惑之一,是手指下滑時,人們很難猜得出下一個視訊的內容。
這也意味著我們並不知道, 孩子拿著手機刷視訊的十幾、二十分鐘里,到底接收了什麼樣的信息。
在短視訊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內容五花八門,很多成人化的內容,孩子動動手指就能接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