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家人,你有著怎樣的態度呢?
對待外人,你有著怎樣的態度呢?
一般來說,我們都會對家人特別好,對外人態度一般。在我們看來,唯有家人和我們有著血脈交融的關係,而外人和我們基本沒有任何關係。
在傳統觀念中,每個人都需要維持家庭的和諧,都需要跟家人保持良好的關係。
不過,在今時今日,我們卻發現了這麼一個矛盾,有些人不喜歡家庭的和諧,而是喜歡家庭的混亂。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家人的態度特別不好。
相反,他們卻對外人的態度特別好,把外人當成是「勝似親人」的存在,還跟別人推心置腹,毫無顧忌。
其實,這樣的做法是存在問題的。要知道,把家人當成「草」,而把外人當成「寶」,這並非是正常的行為,而是三觀不正的做法。
家人和我們住在同一屋簷下,我們就不能對他們產生厭惡之情。而外人與我們非親非故,我們就不該對他們太好。
在生活中,對外人極好,而對家人不好的人,都存在這三種扭曲的心態。
一個人最重要的質量,便是知道何為輕,何為重。明白什麼事兒該做,什麼事兒不該做。
可是,在這個世上,大多人都有犯迷糊的時候。有些人扭曲了是非,有些人歪曲了事實,有些人根本沒有了原則。這都是很常見的事兒。
單位中的老王到了中年之後,總是覺得妻子要害他。因此,他便親手造成了婚姻矛盾和家庭矛盾。
有些時候,他寧可把秘密跟外人說,也不肯把秘密跟家人說。就是這樣,老王經常被人抓住把柄,甚至遭到別人的算計。
可是,老王卻毫不在乎。在他眼中,家人比外人還要不好。如今的老王,他已然跟妻子離婚了,活成了「孤家寡人」的模樣。
用妻子的話來說,老王就是一個「糊塗蟲」,分不清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
在生活中,像老王這般「糊塗」的人其實特別多。他們沒有「分清輕重」的態度,也沒有權衡利弊的思想,而是一意孤行,最後害了自己和家人。
在民間,有句俗話說得很現實,窩裡橫,外面慫。
有些人在家庭中特別蠻橫,可在外人面前卻特別懦弱,甚至還不敢違逆別人的意思。
我們這些局外人會認為,這不就是「親者痛而仇者快」的做法嗎?為何還有人做這般「蠢事」呢?很簡單,因為他們專挑親人來欺負。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大多人都只會懼怕未知的事物,而不會對已知的事物有任何的恐懼感。
同樣的道理,外人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未知的人。而親人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知根知底的存在。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把怨氣撒在家人身上。
之所以他們不敢把氣撒在外人身上,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外人不是自己惹得起的,別人有怎樣的底細,自己是不清楚的。
可以說,這些窩裡橫,外面慫的人,他們很清楚「人心」的利害性,可他們卻走錯了方向。
對于不熟悉的外人,我們理應遠離他們。對于熟悉的家人,我們應該對他們更好,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老虎和綿羊,你到底懼怕誰?一般來說,沒有人會害怕綿羊,也沒有人不會害怕老虎。因為在人性當中,都存在著「欺軟怕硬」的天性。
曾見過這麼一個人,他每次找親人借錢,都會拖著不還錢,甚至還賴帳,一副無賴的模樣。可每次找外人借錢,他卻能按時還錢,絲毫不敢怠慢。
有一次,他的父母就問他,一家人就該守望相助,也要懂得相互感恩。為何你對外人那麼好,卻對家人那麼差呢?
他只回答了這麼一句話,他不敢得罪外人,而只敢得罪家人。
這番話,就說明瞭這麼一個道理,人們都存在「欺軟怕硬」的心態。而且,這當中的「欺軟」並非對于外人來說,而是針對著自己的家人。
當一個人已然缺少了善良的時候,那這個人就是一個「不分善惡」且「不懂感恩」的人。試想,對家人好,便是在感恩家人的付出。而對家人不好,這又說明瞭什麼呢?
只說明這個人「心無善良」罷了。
無論在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對家人好一點,對外人淡漠一點。因為家人跟我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外人,他們對于我們來說,不過是可有可無的過客罷了。
有句話說得很好,珍惜那些愛你的人,便是無限度地靠近光明。
而當我們拋棄了愛我們的親人時,那我們便是在無限度地靠近黑暗。這,便是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