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孩子們最開心的莫過于收壓歲錢,平時零花錢少,又不敢跟爸爸媽媽要,想買東西只能忍,有了壓歲錢,可算是找到了救星。
我們都以為,孩子收到的壓歲錢越多越好,和同學、親戚朋友談論起來更有面子,能買到的東西更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我們想象得那樣開心,反倒是看到大紅包還有一些苦惱。
侄女就有過這樣的煩惱。
她收到的壓歲錢每個包都超過100,里面裝的都是100的大鈔,可她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媽媽說 「如果超過100,就要給我,我給妳存起來,上學的時候交學費。如果里面包的是10塊錢,就歸妳自己。」其實,就是怕侄女亂花錢,不想讓她自己保管。
侄女感覺沒有希望了,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但是她并沒有說出來,而是在心里默默祈禱「姑姑啊,妳別給我100、200,妳給我10塊錢吧!這樣,我還有10塊錢能花。要不然,我一分也拿不到。」
那一年,我也是鬼使神差,并不知道侄女的需求,卻無意中成全了她。
去取新錢的時候,可能去太晚了,銀行沒有新的100元,只有10塊的新錢,雖然不滿意,但是不管多少面值,總算是新錢吧。我心一橫,就決定用10塊的新錢包紅包。
回娘家的時候,我把厚厚的紅包塞到侄女手里,侄女接紅包的時候還有些遲疑,因為她覺得反正也不屬于她,只是過過手而已。但是後來打開一看,發現里面是一摞10塊錢,繼而喜笑顏開,高興地跳起來,「太好了, 這下我媽可沒法再沒收我的錢了。」
嫂子已經明確表態過10塊錢歸她,無法反駁,侄女的如意算盤就這樣得逞了。
其實,孩子喜歡壓歲錢,不在乎有多大,更在乎的是能不能自己支配。如果到手后還要上交,對他們來說錢再多都沒有意義。
壓歲錢雖然是親戚間的人情往來,是父母還人情債,但卻屬于一種贈予行為,應該歸孩子所有。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逐漸有了金錢概念,意識到自己保管、自己支配才算是真正擁有,否則,就算沒有得到。
所以, 過年給孩子壓歲錢要注意形式,不是100、200才是好,這樣做孩子喜笑顏開。
在準備壓歲錢的時候,不一定非要放上100這樣看上去喜慶大方的紙幣,而是換成1塊、5塊、10塊這樣的小面值紙幣。一個包里本來裝1張100的,可以裝成10張10塊的。本來裝2張100的,換成20張10塊的。一個鼓鼓囊囊,看著也好看,拿在手里也很有分量。
孩子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分成幾份,一份存起來、一份留著買更有價值的東西、一份平時零花。這樣順便培養了孩子的財商,讓孩子知道怎麼花錢。
孩子花小錢更安全。去小商店買的東西都不會很貴,一般就是糖果、橡皮筋、小玩具之類的,就是幾塊錢。找多少零頭自己都能計算,不怕找錯錢。找回的零頭只要沒有大面值的,一般都是真幣,不容易被騙。
孩子也更容易買到心儀的物品。鄰居家的一個孩子拿著100元的大錢去超市買卡片,超市主人特別負責,看到孩子拿了一張大錢,擔心孩子是偷拿了大人的錢,或者沒有經過大人允許私自出來買東西,怕家長找上門,只好謊稱不賣給小孩,孩子悻悻然走了。本來興高采烈去買東西,結果被潑了一盆冷水,孩子該有多失望啊。
如果孩子收到的壓歲錢都是大面值,爸爸媽媽們不妨為孩子著想,做得精細一些,專門給孩子換一些零錢,再分發給孩子,讓孩子體驗一下自己花錢的感受。
現在很多孩子都會使用電子支付,也有電子支付需求。
兒子是習慣使用電子支付的,他的同學經常拿一堆零散的壓歲錢和兒子交換,或者讓兒子給轉換成電子支付,或者直接讓兒子代買物品。有這樣需求的孩子很多,可見孩子對電子支付很有熱情。
那我們不妨改變傳統,直接給孩子發電子紅包。即使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和孩子見面,照樣少不了孩子的壓歲錢,非常方便快捷。
這種現代化的支付方式,已經非常通用,孩子也是社會人,應該與社會的發展趨勢保持同步,讓孩子接觸和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孩子出門在外的時候,保管電子支付的壓歲錢比保管現金更省心,用手機可以完成各種消費和支付活動,也更方便。消費的時候不存在找零問題,不會出錯,對孩子來說更友好。
★ 需要注意的是,要跟孩子講清楚該怎麼花錢。買自己喜歡的文具、玩具、好吃的都可以,給別人轉錢、打賞送禮物、游戲充值等這些事情沒有意義,不要做。孩子能克制一些欲望,也能培養自己正確的金錢觀。
讓孩子明白壓歲錢的真正意義,懂得感恩和珍惜。
[心]壓歲錢是傳統習俗,是一種象征,是一種美好的祝福,收到多少錢并不是重點,不管什麼形式也不必太在意,只要收到,就是得到和擁有,是有人在記掛妳、溫暖妳,應該值得開心。
[心]有時候收到的壓歲錢可能事與愿違,但也不必糾結。人往往得到太多就忘記了珍惜,要知道還有很多小朋友從來沒有收到過壓歲錢,或者很少收到壓歲錢,妳年年收到已經非常幸運。
[心]壓歲錢也是一種傳遞愛與溫暖的紐帶,妳小時候得到壓歲錢的喜悅,要記得傳下去。當妳長大成人的時候,有經濟能力的時候,感恩長輩、關心晚輩,讓親情永存。
寫在最后:壓歲錢是對孩子的祝福,要讓孩子有擁有和使用的體驗,真切感受到這種幸福美好。壓歲錢不是孩子的助學金,也不能幫孩子發家致富,不必總想著給孩子很多錢、很大的錢。要想孩子開心,是給孩子需要的,而不是給我們認為孩子需要的。所以,改變一下思路,或許有意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