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臉,是一個人的外在皮囊;而真正決定一個人形象的則是另一張臉:教養。」
教養,是與人相處時自然而然的換位思考,也是獨自一人時的克己和修行。
一個人骨子裡的教養,不是刻意保持的動作,而是不假思索做出的行為。
它的高低取決于個人的道德品行,內心素質。
一個人的教養魅力體現在生活的細節裡。
01
在公眾場合移動椅子,會搬起來,而不是直接拖動,避免造成很大的動靜或者刺耳的聲音。
有一種教養叫:
不打擾你的注意力是我最大的溫柔。
02
公共場合洗手後,不到處甩水,避免甩在別人身上。
有一種教養叫:
公共場合,相互體諒,保留公德。
03
準備進門時,看見前面一人故意拉著門把手等著我進來,于是加快步伐及時接住了門把手。
有一種教養叫:
快點接住別人的微小善意。
04
打開微信群,看見前面有人發了一些關鍵資訊,下面就不隨意發無用消息,這樣會把重要消息頂上去。
有一種教養叫:
避免給他人增加無用功。
05
即便因為有事不方便,在拒絕了兩次朋友的邀約以後,要主動一次。
有一種教養叫:
你已經主動過了,這次換我主動。
06
去找某人幫忙,遇到Ta正在吃飯,這時,先找一個合適的理由離開,等對方吃完再回來。
有一種教養叫:
等你吃完,我再來。
07
有人請求自己幫忙,若當時自己在忙,在能預測的情況下,告訴對方等待的時間;若不能,告訴對方,忙完就會過來。
有一種教養叫:
讓等待的人心裡有譜。
08
向別人求助後,後面若是不需要幫忙了,要及時告訴對方。
有一種教養叫:
不讓你做沒必要的惦念。
09
有人打來電話溝通事情,自己若是在吃東西,要先把嘴巴空一空,食物放一放。
有一種教養叫:
不讓你有不被尊重的感覺。
10
別人在講話時,即便再想插話,也要忍住等別人說完。
有一種教養叫:
等你把話說完,我再說。
11
朋友決定嫁給自己喜歡的人,即使她的另一半,不是追求者中最好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祝福,而不是告訴她應該選擇另一個。
有一種教養叫:
不用自己的眼光隨意評價別人的幸福。
12
如果和一個身高比自己矮很多的人講話,要微微俯身。
有一種教養叫:
儘量做到「平等」談話。
13
朋友A給自己講了Ta的秘密,後面若是朋友B詢問,即使和Ta關係再好也不能洩露給B。
有一種教養叫:
秘密是兩人之間的事情,我不會告訴別人,我會守護你的安全感。
14
想給別人發語音時,提前詢問:我發語音,方便聽嗎?得到肯定回復後,再發。
有一種教養叫:
切換聯繫方式前,先保證Ta方便。
15
有人想通過我加另一個朋友的聯繫方式,我會事先詢問朋友是否願意添加,同意之後,再把朋友的名片推薦給這個人。
有一種教養叫:
提前詢問你,是否願意。
16
借了別人錢,及時還清,還錢時還帶了小禮物或者結算利息也可以。
有一種教養叫:
自覺,並主動表示感謝。
17
對別人的付出給與應有的肯定和讚揚。對我們來說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對付出勞動的人來說是莫大的嘉獎和鼓勵。
有一種教養叫:
把別人應得的稱讚還給他。
18
身邊的人做了一件尷尬的事,不要一直盯著Ta看,權當什麼事也沒發生,或者有意地回避一下。
有一種教養叫:
照顧你的處境,不讓你丟了面子。
19
不在比自己豐滿的人面前,說自己胖;不在沒自己掙得多的人面前,說自己窮。
有一種教養叫:
不往別人傷口上撒鹽。
20
聚餐時,給自己倒完水後,要把壺放在對方容易夠到的地方,並把壺把手朝向對方。
有一種教養叫:
能多方便你一點,就多方便你一點。
21
與人聊天時,周圍一下子冷場了,要有意識地起新話題。
有一種教養叫:
得體地減少說話人的尷尬。
22
不刷屏朋友圈,朋友圈也是網路上的公共場所。
有一種教養叫:
不過分佔用公眾資源。
23
去別人家做客,不空手去,用心帶一些小禮物。
有一種教養叫: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24
朋友在家招待自己,吃飯時,要等做飯的朋友忙完也上桌,自己才開始動筷。
有一種教養叫:
倆人一起吃飯,就要倆人一起動筷。
25
和大家一起出去聚餐,遇到喜歡的食物,不要過多夾到自己碗裡。
有一種教養叫:
別人也許也喜歡這道菜。
26
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吃飯,當Ta問我們想吃什麼時,要大方地說自己的想法,不扭扭捏捏。
有一種教養叫:
聚餐時把開心放在第一位,不破壞大家的興致。
27
遇到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在公眾場合出聲諮詢,和自己有關係時,要給出必要的回應和示意。
有一種教養叫:
不讓你著急,不讓你被忽視太久。
28
對于不情願或者無法做到的求助,一開始就拒絕。
有一種教養叫:
量力而行,做不到就坦誠告訴你。
29
借了別人的車,用完之後,要記得加滿油或者用洗車作為情誼回報。
有一種教養叫:
面對情分,有來有往。
30
諮詢別人一件事,第一次若是得到一個模糊的回答,就不問第二次了。
有一種教養叫:
察覺到你的一絲為難,我會立刻停下,不再強求。
教養或許不轟轟烈烈,但足以體貼溫馨。
有教養的人,讓人感到舒服,相處起來沒有壓力。
這樣的人,能看到別人的難處,做到換位思考。
心裡裝著別人,別人也會把我們裝進心裡。
哲學家德漠克利特說過:
「有教養的人的遺產,比那些無知的人的財富更有價值。」
教養,是我們為人處世的名片。
它像一股春風沁潤身邊人的心脾,同樣也會滋潤自己的心田。
它裝不出來,也不會輕易丟失。
說到底,教養也是一種善良,是不願拿惡對人,它是人的本性,也是一種純真的選擇。
願意把善意傳遞給他人,同時也把自己帶進溫潤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