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智慧經驗
財富經驗
職場智慧
勵志經驗
    
生兩個女兒等于「絕戶」?老了才知道,好處是很多人羨慕不來的
2023/03/14

昨天,刷到這樣一個調解類視訊:由于接連生了兩個女兒,原本對妻子還不錯的老公,直接大變樣。

經常對妻子冷言冷語,從來都不關心妻子和兩個女兒。而且他不但不給妻子一分錢,還要求兩個女兒改變姓氏,不讓隨他的姓。

因為在他看來,這兩個女兒是他家的恥辱。

可以說,就因為沒有生個兒子,女子在婆家活得很卑微,如同一個罪人。不但老公恨她,就連婆婆也刁難她,甚至逼迫她失婚。

忍無可忍之下,她回了娘家。而老公和婆家人別說去接她,甚至連一個電話都沒打過。

直到老公查出癌癥,婆家人才找上門,跪地磕頭,乞求她回去幫忙照顧男方。

當女子表示自己是不會回去的以后,小姑子上前就拽著她,開始一頓責罵。不但指責她沒有良心,還詛咒她是無情的毒婦。

婆婆更是態度強硬地說,自己是不會走的,直到能帶兒媳回去為止。

嘖嘖,這哪里是求人啊,簡直就是赤裸裸的逼迫和道德綁架。

大概是很寒透了心,即使被婆家罵絕情、蛇蝎心腸,女子卻無動于衷,表示自己這樣都是被婆家人逼的。

……

看完這個視訊,我的內心也是唏噓不已。

前幾年,社會上興起一股女兒奴的風潮。以至于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人們已經不再重男輕女,對于生兒子不再像以前那樣執著。

然而殘酷的現實卻是,像節目中那種遭遇的女性,絕不是個例。

比起一直不孕的女性,她們的婚姻生活并沒有好到哪里去。只要還能生,她們就得為了拼男娃而不停地生。

倘若生不出來兒子,在婆家,她們簡直就像個罪人。

那麼問題來了,生兩個女兒真的就那麼不好嗎?

之所以,有些人覺得必須生個兒子,歸根結底,還是覺得男孩能夠傳遞香火;而兩個女兒,在農村就意味著是絕戶,會被人笑話的。

甚至在不少人看來,女兒早晚是別人家的,嫁一個少一個,而兒子則是壯大家族的。

逢年過節,沒有兒子的家里冷冷清清,有兒子的則其樂融融。

坦白講,在某些家庭,確實如此。但這并不能說生兩個女兒就是罪大惡極,甚至成為失婚和虐待兒媳的借口。

而且生兩個女兒的好處,其實是很多的,別人羨慕還來不及。

壓力相對較小,不用當」白髮打工人「

雖然現如今,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養娃成本都很高。但對于家里有兒子的父母來說,他們肩膀上的壓力會更大。

因為不管在城市還是農村,兒子結婚,父母出錢買房買車以及掏彩禮錢,似乎成了一種責任。

盡管,法律沒有賦予父母這種義務。但不爭的現實是,如果沒有父母的幫扶,家里太窮,有些兒子可能連媳婦都娶不上。

所以,對于家里有兒子的父母,由于心疼孩子,很多人往往要努力工作。不但要攢養老錢,還要給兒子攢老婆本。

甚至人到晚年,為了幫兒子減輕負擔,他們還要繼續當白髮打工者。拖著年邁的身軀,干重體力活。

相反,如果生兩個女兒,基本上是沒有這種困擾的。只要用心將女兒養育好,他們的人生最大任務就算完成了。

當然,如果家里條件允許的話,他們也會給女兒買房。但這并不是必選項,而是給女兒留的退路。

倘若沒給女兒買,女兒也是不會埋怨的,更不會主動伸手問父母要。

不用擔心養老問題,不用處理婆媳矛盾

對于父母來說,女兒不是潑出去的水,而是這輩子貼心的小棉襖。

因為,她們的心思往往更細膩、敏感和體貼,能夠發自內心地體諒父母的不易和艱辛。正因為如此,所以她們往往更爭氣,也更有出息,很少讓父母操心。

即使結婚以后,她們也不會放任二老孤苦無依,反而更體貼和孝順。如果條件允許,父母也愿意,她們會將父母接到自己身邊。

或者姐妹倆商量一下,輪流給父母養老。很少會存在互相推諉,不給父母養老的現象。

而且兩個女兒的父母,不用面臨婆媳問題。有啥事都可以和女兒說,尤其是到老了,身邊還有女兒能說說知心話。

此外,由于家產往往是平分給兩個女兒,或者當自己的養老本,所以很少會出現手足反目成仇的局面。

你很窮,一看便知!稻和盛夫:越窮的人,越喜歡做的「6件事」
2022/11/21
人窮不要心窮:不管你多窮,不要隨意穿別人舊衣服,有4點重要原因
2022/11/21
別讓積蓄打了水漂,人過五十,要學會為自己考慮,3種錢不要再花了
2022/11/21
​6個存錢建議+5個存錢方法!無痛存錢,兩年存下20萬
2022/11/21
【為什麼你沒有成為富人?】巴菲特:有錢人,一輩子4不做
2022/11/21
英雄不問出處:有野心的窮人,沒錢沒人脈時,牢記「8句話」,早晚飛黃騰達
2022/11/21
窮人鬧市無人問,富人深山有遠親:當你負債累累快熬不下去的時候,不妨做3件事,重拾你的意志
2022/11/21
【存錢,是一個成年人的自律】賬戶上的數字,就是你生活的底氣
2022/11/21
「愛錢,才能賺錢」越會賺錢的人,越喜歡把時間花在三件事上
2022/11/21
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野心:想變有錢人,一定要有「4本存摺」,會管錢比會賺錢更重要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