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美好嗎? 我想大部分人的人生都會不盡人意,父母、家庭、工作不停地給自己施壓,看似人生注定要苦一輩子,其實不然, 每個人都有很多讓人生變得更美好的機會,但這些機會的出現往往比較隱秘,不會直白地告訴你它來了,但凡我們能找到這些跡象,人生便有可能會改變。
猶太人非常擅長找這種跡象,也正因如此, 他們的人生從極度苦難變得越來越美好了。
猶太人流散了數千年,整天都處在水深火熱中,但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希望,一直在努力給后代最好的教育,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找到能讓人生更美好的跡象。
他們會告訴孩子,如果房子起火了,你最應該帶走的不是金銀珠寶,而是書與智慧,一代又一代的積累,讓現在的猶太人光彩奪目。
各領域的巨頭都能看到猶太人,比如 愛因斯坦、弗洛伊德、畢加索等等。
全世界23%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猶太人,耶魯大學25%是猶太人,哈佛大學1/3是猶太人,世界100強企業里,30%-40%是猶太人掌控,還有許多全世界財富數一數二的富豪都有猶太血統,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谷歌創始人們等等。
我們可以借助猶太人的智慧來幫自己找到人生變得更好的跡象。
經過查閱后發現,猶太人的智慧主要匯集在《塔木德》里, 《塔木德》里曾提到過
第一、認知和思維差距決定收入差距
所有人取得財富,其實都有三個層次:
· 依靠出賣勞動力賺錢
例如打工領取薪水,自由職業者干一天的活兒就賺一天的錢,個體戶小老闆們每天看店買貨
· 依靠管理賺錢
利用資源整合能力,自己不干活,組織一幫人去干活賺錢,這也就是企業家模式
· 依靠資本賺錢
動作極少,但是可以通過信息差,以及一系列資本運作獲取收入,一般資本家都采用這種模式
一些小老闆或者自由職業者,看似沒有給別人打工但實際上,還是一個人獨立完成著工作,例如為甲方公司完成工作,或者給一些外包的平台進行勞務活動等等
和上班的區別就是,不用每天打卡了,其他地方就沒有什麼區別了,甚至從風險角度來看,他們的風險好像還要比員工更大些,因為他們有事情了是自己獨立承擔,而員工則是,天塌下來有老闆頂著呢。
所以,第一層和第二層賺錢模式都是呈線性模式增長,穩定的線性模式收入,雖然當下能夠旱澇保豐收,但是卻越來越不適合互聯網時代的收入模式,即慢又沒什麼想象力
反觀哪些大佬,同樣是賺錢,他們是賺的資本收入,在完成第一桶金原始積累后,便將自己的財富要麼投資自己的大腦,要麼投資資產,他們的原則即是「絕不購買負債」
而一般人,都想生活得安穩些,習慣性地把錢存入銀行,每當感覺生活勞累時,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費欲望,去購買名牌,以及各種消費商品,當入不敷出是,就開始陷入了負債的陷阱
第二、錢是世俗的上帝
猶太人自始至終都相信這樣的的信念,他們認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上帝和教條以外,只剩下金錢最值得我們尊敬和重視。」
我們都明白信念和信仰對于一個人的重要程度,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做事和產生想法很大程度上都依靠著我們對于自身信念的判斷。猶太人從小就是有自己的信念,所以他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去實現什麼。
他們看待金錢,不是世俗的,也不會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不可控制的事物。而是把金錢真的當做一個必不可少的東西,為了這種尊重的事物,所以他們有勇有謀,還有膽識,只是為了得到它。
第三、行事上的思考角度
在猶太人看來,行事上的思考角度能夠判斷出一個人未來財富的多少。
啥意思呢?對猶太人來說,一個人行事上的思考角度一定是要以雙贏出發,未來才更可能有錢,如果一件事做不到雙贏,猶太人情愿不做,只有雙贏,個人財富能積累,社會也會進步,到頭來資源變多,大家賺錢的機會又更多了。
但現在很多人的行事上的思考角度完全反了,他們滿腦子想的是這件事我怎樣才會更有利,當每一個人都這麼想,大家都不愿意付出,整個社會的財富會極具減少,拖到最后就是雙輸了。
為了讓自己未來可能擁有更多財富,咱們每個人都要開始養成雙贏的想法。
從現在開始,每做一件事之前,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怎樣做他能得到好處,我也能得到好處呢?」,逐漸便會成為一個雙贏思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