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這段時間內有很多不同的習俗,比如壓歲錢,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習俗,也是孩子們每到春節來臨的時候,都非常期盼的一件事情。
不過,在給孩子發壓歲錢的時候,可要注意壓歲錢的金額問題,一個合適的金額既會讓孩子們開心,自己也不會有負擔。
繞不開的「壓歲錢」該怎麼給?分享3種方式,孩子開心,自己也負擔
「打工族」小葉:壓歲錢是「意思」,要量力而行
小葉的人生比較「悲慘」,從小雖說品學兼優,但是一路上卻非常不順,最終只能夠到外地打工養家糊口,家里的經濟情況非常一般。
到了過年的時候,小葉也如以往一樣回家了。在走親戚的時候,小葉準備的都是100元的紅包,在碰到親戚的孩子時,都會馬上的主動給孩子紅包,而親戚看到小葉給的100元紅包,心里也理解小葉的家庭情況,于是也都默默的認可了在與小葉之間相互串門的時候,壓歲錢定額在100元這件事。
有人問過小葉,難道一直給親戚孩子100元紅包,不會覺得有點丟面子嗎?畢竟在目前100元紅包基本上算是最低檔次的壓歲錢紅包了。
因為根據「全國壓歲錢地圖」來看,除了因為傳統文化影響的廣東依然保持50元紅包外,全國其余省份 基本上都是300-500元,而莆田的平均壓歲錢金額 更是達到了1.2萬元,
小葉卻非常平靜的表示,壓歲錢最重要的含義:
相傳在古時候,每到過年這一時期,就會有「祟」出現,它在孩子睡著的時候,就會伸手去摸孩子的頭,孩子也會因此而受到驚嚇,從而生病,此病甚重,就算是好了之后,孩子也會變得癡呆瘋傻。所以,家長們在晚上的時候就會守在家里「守祟」。
某一天,一戶人家中的父母在守祟的時候,不小心睡著了,而祟就趁機進了門,父母聽到了動靜醒來,發現祟正將手伸向床上熟睡的孩子,就在父母準備哀嘆孩子遇到不幸的時候,卻見到孩子枕邊金光大作,祟隨即瘋狂奔逃。
父母疑惑,于是就上前查看,結果發現孩子的枕頭邊上放著一個紅紙包,而把紅紙包打開之后,發現里面放著八枚銅錢。
原來,這 八枚銅錢乃是八仙所化,為的就是驅祟辟邪,保護孩子。而父母也將這個方法告訴了其他鄉親。
之后,人們逐漸就形成了在過年期間給孩子壓祟錢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孩子的祝福也越來越多,而「壓祟錢」逐漸也演變成了 壓歲錢,成為一種家長對孩子成長祝福的儀式。
所以,壓歲錢重的是「意思」,我們不需要為金額而頭疼, 量力而行才可,孩子收到壓歲錢自然 高興,我們自己也 不會有什麼負擔。
坤叔:親疏遠近各不同,壓歲錢自然有別
坤叔在發壓歲錢的時候,有個講究,就是越親越多,越遠越少。關系近的不講究「平等」,憑自己的心意。關系遠的更注重「平等」,做到不虧也不占便宜。
比如坤叔在給自己家小侄子發紅包的時候, 不管人家給自己孩子發多少紅包,自己就是給小侄子1000元,因為坤叔喜歡小侄子。
但是,坤叔在給老家的遠親家的孩子發紅包的時候, 一般都會看對方給自己孩子多少,自己再返回去多少。
總的來說,就是關系近的都是「自家人」,給多少都是不在乎的。關系遠的就需要講究「禮尚往來」了。
坤叔的做法也造就了坤叔快樂的新年,因為坤叔不會產生絲毫的經濟壓力或是心理壓力,也不會因為發壓歲錢產生精神內耗。
而坤叔的這種發紅包方式,對于孩子們來說,孩子們也是很高興的。小侄子就不說了,1000元的紅包對自己來說著實不少,可以說每次小侄子過年都期盼坤叔發壓歲錢呢。
而親戚的孩子也很高興,畢竟遠親的孩子一般不認識坤叔,一個自己不認識的長輩給自己發錢,哪兒還管錢有多少呢,有錢就會讓自己感到快樂。
裙子媽媽:生活要精打細算,面子要過得去,也不能夠虧太多
裙子媽媽是個典型的家庭主婦,為這個家操心費力,能省則省,但是該花必花,雖說節儉但是也不吝嗇。
而在過年發壓歲錢的時候,裙子媽媽也要兼顧「面子」和「里子」,既讓自己不虧本,也不會讓孩子不高興。
比如裙子媽媽帶著孩子串門的時候,有兩個孩子的親戚給了裙子媽媽的孩子500元紅包,裙子媽媽就想著給對方500元。
但是怎麼給呢,這就涉及到一個知識點了,如果給兩個孩子每人250元,肯定要發生誤會的。而給每個孩子500元紅包的話,裙子媽媽就虧大了。
這時候,裙子媽媽就會采用一種辦法,即在串門快結束的時候,支開自己的孩子,或是拉著親戚的孩子來到里屋,反正就是 避開雙方孩子在一起,然后,給對方孩子每人300元紅包。
裙子媽媽這麼給, 雙方孩子之間并不知道對方獲得了多少壓歲錢,孩子也高興,親戚獲得了高于總數的壓歲錢金額,親戚也高興,裙子媽媽虧的也不多,不會造成經濟壓力,可以說是「一箭一群雕」的方法, 既有「面子」,也保住了「里子」。
寫在最后
壓歲錢到底要給多少,其實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客觀地斟酌。大家只要明白,壓歲錢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適合自己的情況越好,這樣才能夠既讓孩子高興,也讓自己沒有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