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育一個孩子需要父母耗費很大的精力,因為如果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如果我們忽略孩子養育的一些細節,就可能 對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茜茜是一個從小跟著奶奶長大的孩子,因為她是一個女孩,媽媽在她幾個月大的時候,又懷孕生下了一個弟弟,從媽媽懷孕開始,她就 被奶奶抱回自己家, 喂奶粉長大。
茜茜六歲上小學以后,才回到媽媽身邊,弟弟也四歲多了。弟弟和爸爸媽媽睡一個房間,晚上睡覺需要媽媽講故事,需要媽媽哄睡。
而茜茜從來都是不需要這些的,奶奶年紀大了,她從小就是自己睡小床,現在她 早就自己一個人睡一個房間了,她是個獨立生活能力很強的孩子。但是,她 性格非常叛逆,媽媽根本就管不了。
茜茜非常調皮,媽媽剛剛晾好的衣服,一轉眼就被她拽到了地上。媽媽讓她午睡,她也從來都不聽,弟弟睡著了,她就偏偏大喊大叫的,把弟弟吵醒,她就幸災樂禍地跑開了。媽媽說不讓干什麼,她就一定要干什麼,總是和媽媽對著干,氣得媽媽簡直是七竅生煙。
其實,媽媽也知道 為什麼孩子這麼難管,因為這個女兒和她并不親,對她沒有心理上的依賴感, 對她說的話也不在乎。孩子從小和媽媽相處時間比較少,奶奶年紀大了,管孩子也比較簡單。
孩子的 內心其實是缺乏安全感的,她和媽媽故意作對,也許就是因為看見父母和弟弟那麼親近,自己心里感到失落,想要用這些行為來 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罷了。
除了身體健康方面的撫養,孩子的童年成長還需要父母對孩子的「 心理撫養」,孩子的嬰幼兒時期,是和父母建立深厚感情,產生情感依賴的最佳時間,如果 錯過了是不能彌補的。所以,孩子不要輕易交給別人帶。
媽媽帶孩子,晚上睡覺前,是和孩子互動、增強安全感的重要時間,晚上時間,孩子缺乏安全感,我們陪孩子睡覺是很好的增強感情的方式,不同的人陪伴孩子,對孩子的性格成長有著很大的差別。
◎奶奶陪孩子睡覺,不利于孩子的性格成長
奶奶陪伴孩子的有很多,媽媽忙于工作,把孩子就完全托付給奶奶帶,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好的。
老人帶孩子的精力有限,她們很 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教育方式也比較落后,孩子就容易變得性格孤僻冷淡。
也還有的奶奶會對孩子比較溺愛,完全聽從孩子的指揮,孩子一點兒規矩也沒有,讓孩子變得沒有規則意識。奶奶對孩子照顧得非常周到,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差。
所以,奶奶可以幫忙照顧孩子,但是,我們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給奶奶去帶。媽媽白天去上班,晚上可以自己帶孩子睡覺,周末休息的時候,也應該盡量抽出時間多陪陪孩子。
◎媽媽陪孩子睡覺,孩子更有安全感
孩子對媽媽會有天然的依賴感,大多數的嬰幼兒白天可以跟著其他家庭成員一起玩,但是,一到 晚上就特別黏著自己的媽媽,看不見媽媽就哭鬧。
爸爸媽媽陪伴孩子睡覺是最佳人選,孩子在爸爸媽媽身邊會更有安全感,孩子和父母的親子感情也更好。
父母和孩子的感情好,對孩子的性格成長會更有利,父母的愛讓孩子 內心充滿自信和力量,孩子性格開朗活潑,會成為積極向上的孩子。
◎孩子從小一個人睡,可能會造成心理創傷
有的媽媽覺得,孩子要想鍛煉生活獨立性,就應該從小一個人睡一個房間。
很多歐美國家的父母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從孩子出生以后,就讓孩子自己一個房間,睡在自己的嬰兒床上。也有的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媽媽會讓孩子自己睡一個房間。
我覺得孩子太小的時候,還是 應該有父母陪伴的,如果孩子從小就自己睡一個房間,孩子的 情感會比較淡泊,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感情。孩子的性格可能比較獨立,但是情感世界不夠豐富,也可能會是比較孤僻內向的。
父母是陪伴孩子最合適的人,但是我們也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所以,媽媽和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也要進行一些「斷舍離」,媽媽陪伴孩子睡覺,也要在孩子合適的年齡,讓他分開睡。
孩子分房睡,要選擇合適的年齡和方式
孩子分房睡的比較合適的年齡是5歲左右,孩子的獨立性已經有一些發展了。
「三歲分床,五歲分房」,孩子和媽媽的分開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可以先讓孩子自己睡一個床,再自己睡一個房間。孩子剛剛分房睡,媽媽可以在孩子睡前陪伴他一段時間,等孩子睡著了再離開,給孩子一些安全感,再讓孩子徹底獨立睡覺。
當然如果嘗試幾次,孩子還不愿意自己一個睡,也有 一些其他不良反應,家長可以暫緩分房睡,等給足了孩子安全感,相信孩子會愿意自己獨自睡的。
孩子的吃穿住行,任何一個方面,都是媽媽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內容,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愿所有媽媽在育兒道路上一路暢通。
互動話題:妳家孩子小時候是跟誰睡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