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去女兒學校開家長會,散會后,很多家長留在課室里面交流,老師在開會時說,考了第一名的孩子在平時都是考十幾名的。
但在這一次考試一躍就躍到了第一名,所以很多家長都去請教那位孩子的母親。
父母們圍著那位媽媽你一言我一句的說著「你家孩子可真厲害,一下子進步那麼多,在家肯定很認真讀書吧」「你家孩子真棒,我要讓我孩子向她學習」......
這位媽媽雖然臉上帶著滿臉的笑容,開始嘮叨起孩子的不足之處來:「她在家很懶的,他這次考試全憑運氣好,其實一點聰明勁都沒有」,瞬間氛圍就開始變得尷尬了起來。
會有一些父母犯「禮貌性」的錯誤,特別是以下這幾種所謂的「禮貌」會對孩子造成很不利的影響,家長們要盡量避免:
以大讓小
我們從小就得知孔融讓梨的故事,故事教導我們要以大讓小。但是如果強迫孩子去讓會傷害到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舉個例子: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比自己小兩歲的妹妹過來搗蛋,兩個人在爭奪玩具,媽媽看到后安慰妹妹并責怪哥哥沒有把玩具讓給妹妹玩,這時哥哥的情緒會受到影響,不能強迫孩子去禮讓,家長們認為大的就要無條件的讓著小的。
逼著打招呼
孩子在見到大人時不會主動打招呼,這時大多數家長必定會說教孩子,但是越是說教孩子,孩子就越是不肯叫人,逼迫孩子打招呼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和對自己的認同感。
見面要問好,尤其是見到長輩要打招呼,是基本的社交禮儀,也是孩子從小就要掌握的一項技能,但是家長們為不應逼著孩子跟長輩打招呼,往往會事與愿違,特別是在叛逆期的孩子。
面對夸獎過于謙虛
當自家孩子受到別人的夸獎時,家長總是習慣的謙虛,甚至說出孩子的不足之處來表示謙虛,一味的謙虛會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例如:孩子考試考好受到了鄰居的夸獎,家長們都會謙虛的說:「哪里哪里,沒有沒有,也有很多同學比他考得好」。
在孩子的眼里,自己被夸獎是自己應該得到的,這樣的夸獎對孩子來說是一劑良藥,家長謙虛的禮儀方式對孩子來說會扼殺孩子的自信心。
當自家孩子受到別人夸獎時,要謝謝對方的夸獎并大方接受,因為這是孩子該得到的表揚,
禮貌是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但對于一些不經意會傷害到孩子的「所謂禮貌行為」,家長們還需要注意,不要讓表面性的禮貌毀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