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宮崎駿的一段話:「因為你,我想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不想成為你的負擔,因此發奮,只想證明,我足與你相配。」
讀過這段話,突然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做好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有足夠的能力承載足夠多的福氣,更能配得上你。」
當善良遇到了善良,便是這世上最美的邂逅;當善良遇上涵養,那便是人間絕配。
能被別人堅定地選擇是一種福氣,但是被選的人既然能被選中,那便是本身所具備的內在的品性得到了他人的肯定。這樣的人福氣當然只會越來越多。
懂得虛心的女性,往往內外兼修。作為女生,長得好看,往往會更受青睞。
賞心悅目的外表是每個人都喜愛的特質,但是一個真正優質的女人,一定要懂得謙虛,這樣才能使自己成長。
虛心的人,往往有著自己獨到的人格魅力。
對內他們懂得修煉其心,具體體現在她們對工作、學習、生活的謙虛態度上。
因為他們懂得一個有修養的女人,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應該時刻保持謙虛,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學海無業,不管什麼時候都應該虛心向上。
內外兼修的女性,不僅僅是用漂亮來裝點外表,而是懂得用才華與智慧俘獲人心。
在平淡如水的日子裡,她們懂得用打扮來裝飾自己,以無聲的表達來反抗乏味的歲月;艱難的日子裡,她們懂得構建自己的精神國度,來抵抗歲月的侵蝕,即便外面是兵荒馬亂,他們也能做到泰然自若。
虛心使人成長、讓人謙遜,唯有內在的潛心修福,才能聚集福氣。
克己,是自製力的一種表現,自製不僅僅是在物質上克制欲望,對于一個想要成功的人來說,精神上的自製力也是很重要的。
中華傳統文化非常強調修身,並強調:「一切皆以修身為本」。提高自身價值要通過修身,修身才能使人超越原生狀態而進入自覺追求的境界。
當然修身的前提是離不開克己。克己並不是叫人一味地逆來順受、忍讓退避。
要知道一切進德修業的積極行為都免不了要克服自身的弱點。
生活在社會中,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取得事業的成功,我們有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理智的、客觀的處理問題。感情是可貴的、但是感情不是用來處事的。
低俗的欲望,放縱即可獲得;高級的欲望,克制才能得到;頂級的欲望,通過煎熬才會能擁有。
生活中,精神層次越高的人、對待感情越專一,因為善于處理自己的欲望,他們是自己的主人。他們更願意與他人擔起生活的風雨,欲望是人性,克制是修養,新歡舊愛來送往,以為魅力難擋,實則廉價百搭。
怎樣才能攢更多的福氣?是不懼怕黑暗,是心中有亮光。
青春時我們想著長大,年邁了又渴望著重返青春。等待了很久之後才發現,我們經歷的每一個瞬間都是最好的。如果說真有什麼遺憾,那便是在當時沒能好好度過。
不活在過去,也不活在未來,活在當下才最重要。
就像《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中苑子文所寫的話一樣:我們應該要做的,是把握當下,是行動,是多做一點事,多嘗試一些選擇,多留一些回憶,說不定哪天會想起來,自己就被感動了呢。
的確,不可否認的是世界上存在著很多的不公平,但是一樣是公平的,那就是時間。我們每個人每天擁有的時間是相同的,不同的就是你有沒有把握住一天的時間,看起來很短暫,但真正利用好了,可以將價值放大化。
高爾基說:時間最公平合理,他從不多給誰一份。勤勞者能叫時間留下串串果實,懶惰者時間留給他兩手空空。所以,只有珍惜當下,才能看到未來。
曾有幸讀過《那人那村那傻瓜》,男主的確是個傻子,但不要被他樸實的外表所欺騙。
如果悉心翻讀,你會發現男主是個充滿慧根的人,他喜歡攢花生、但他願意將攢的花生錢給女主;他有時候很安靜,他突發奇想總能解決很多問題很多他人的焦慮。
這簡簡單單的細水長流的鄉村愛情故事,卻無時無刻不透露著靜能生慧的大道理。
我想,正是樸實無華的心態與信念,才有了最真真切切的福氣,才受他人喜歡與愛戴。
內在的富足才是福氣的來源。一個謙虛溫順、自製克己、積極向上的人和一個傲慢無禮、蹉跎歲月的人相比,當然是前者會讓人更願意伸出援助之手、更願意去聆聽結識。
這樣的人才是懂得集聚福氣之人,他們待人看物都是以善的眼光、平和客觀的心態去面對,這樣的人身上的潛在的優良品性是會被傳染的,是能夠傳遞福氣的。
今日話題:福氣來源哪裡,歡迎探討與交流。